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西非伊波拉疫情再度爆發,死亡人數已經升至337人。雨果網提醒赴該地區的外貿人員需小心防范。
雨果網從《澳洲中文網》6月20日的報道中獲悉,世界衛生組織于近日表示,自今年2月以來,伊波拉(Ebola)疫情繼續在三個西非國家幾內亞、利比里亞(賴比瑞亞)與塞拉利昂(獅子山國)蔓延,自爆發以來,死亡人數已上升至337人。
衛生官員一直在努力控制疫情,疫情首先從幾內亞(Guinea)爆發的,在那里的感染者大部份都已經死亡。并經由邊界傳播到利比里亞(Liberia)和塞拉利昂(Sierra Leone),而這兩國疫情在停頓兩個月后,又再度爆發。
聯合國健康機構一位女發言人查布(Fadela Chaib)在電子郵件中說,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傳染疫情,涉及三個國家的許多社區,也使得這一波的伊波拉疫情變得復雜而具挑戰性。
該機構網站18日(星期三)公布了更新資料,目前疑似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500宗。死亡人數較上星期大幅增加,大約一星期前的死亡人數為240。
查布說,這是西非第一次伊波拉疫情爆發,同時襲擊三個國家。由于當地人對此病的恐懼,逃避治療,阻礙了衛生人員對病人的隔離,令疫情難以控制。查布表示,為使病人接受治療,當局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并需要追查與病患接觸的人,對他們進行監測。同時,這一波疫情出現史無前例的病例分布情況,讓幾內亞幾乎全國淪陷,是非洲當地過去七年來最嚴重的大爆發。
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干事福田說:“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所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伊波拉疫情之一”。
伊波拉病毒是通過人體體液直接接觸傳播,甚至在人死亡后仍有傳染性。是已知的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患者癥狀包括發燒腹瀉、嘔吐、出血,潛伏期約2-12天,該病毒通過血液,糞便或汗液傳播,也有通過性接觸或直接接觸被污染的尸體而染病。目前還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或疫苗可以對抗。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