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的買家。在過去幾十年,中國制造業迅速發展,已經成了世界工廠。然而,近年來由于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以及面臨東南亞、印度等鄰國憑借低廉勞動力價格而日漸崛起的工業,使得中國制造企業面臨了“內憂外患”的巨大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許多制造企業不得不大量引入工業機器人來代替人工,從傳統的以手工為主的制造企業向以工業機器人為主的技術型生產企業。
雨果網從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網站6月3日的報道中獲悉,中國2013年購買了世界1/5的工業機器人,首次超過日本。這是中國推動生產率提高的方式。2013年中國總共購買了36560個工業機器人,相比于2012年上升了60%。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消息,2013年日本購買的機器人數量為26015個,美國為23679個,分列世界二、三位。
ABB機器人負責人倪思德(Per Vegard Nerseth)表示:“中國是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在未來幾年,中國的市場需求將拉開其他市場一大截。”
根據IFR的數據,自2008年以來,中國機器人銷量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長,但是目前日本仍是機器人使用量第一大國,共有31萬余人機器人在工作,美國有16.8萬個,中國目前只有9.6萬個。
雨果網了解到,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安裝量達22987臺,同比增長1.8%。這一數量還將進一步增長,預計到2015年,年安裝量將達到32500臺。
中投顧問此前發布《高端裝備競爭情報分析及點評》指出,目前,工業機器人被廣泛應用在汽車零部件、電子電器、化工、機械、金屬加工等領域,其中,汽車零部件和電子電器占據半壁江山。由此可見,工業機器人取代人工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計中國也將會在2014年成為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而目前來看,中國已提前成為機器人最大買家。
管理咨詢企業Solidiance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汽車制造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同時也占據了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量的60%,包括瑞士ABB,日本和德國在內的全球性機器人公司正在向中國市場投入更多資源。
另據《羊城晚報》報道,此前,微軟掌門人蓋茨在對未來科技領域的下一件大事進行預測時公開表示,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將改變世界。“工業機器人時代”是否已經到來?
實際上,有國內企業已經開始了機器人運作的進程。之前有消息指蘋果代工廠富士康將會在其配裝生產線部署100多萬名“機器工人”。去年1月份,有消息稱深圳富士康工廠已經開始部署“機器工人”生產蘋果產品。消息人士透露,iPhone耳機工作車間將配備100名“機器工人”,工作效率將提升140%。
據統計,富士康裝配的工業機器人大多在3萬-4萬元一臺。即便按照一臺關節型機器人10萬元計算,對比目前富士康生產線上的工人工資水平,實際上僅相當于一個崗位。有行業人士認為,富士康作為全球最大的蘋果公司代工廠,其員工總人數已經接近120萬。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這幾年的用工荒也越來越普遍,機器人才是取代人工的最好方法。(編輯:江同)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