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了解到一款由天然木材和優(yōu)質金屬刀片制成的小型手動刮毛器,不僅使用方便還非常耐用,居家旅行的必備好物。精致的手動刮毛器備受消費者歡迎,手動刮毛器在亞馬遜、eBay平搜搜索關鍵詞,均有上千條搜索結果。
小編特意去1688官網(wǎng)查詢一下批發(fā)價,平均批發(fā)單價1.5元/個,對比一下亞馬遜的零售價格,再加上它本來輕巧的重量,當然是平臺賣家的重點選品之一。
(亞馬遜平臺部分截圖)
(eBay平臺部分截圖)
可是問題來了,這種比較常規(guī)的產品真的可以放心銷售嗎?會不會存在知識產權侵權問題?
近日,一直出售手動刮毛器的商家表示自己就被投訴了,突然就收到平臺郵件,稱該產品已被申請專利,涉嫌侵權,要求下架鏈接。
該商家表示自己在亞馬遜平臺上架之前做了調研,平臺上至少有1000+listing在出售,在國內這款產品也早就賣爛了,為什么就會侵權呢?
(專利文檔)
看到這里,跨境電商商家肯定會有很大的疑問,為什么這種在市面銷售了這么久的公模產品,外觀專利還能被注冊下來呢?
從專利申請的角度來說,近一兩年美國對于外觀專利的審核確實已經沒有以往那么嚴格,包括去年的融蠟鍋事件,也是一款在市場銷售了十幾年的產品,被人搶注了美國的外觀專利,一下子就投訴了上千賣家。
那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上架之前自查產品:
如產品有知識產權,務必拿到廠家/品牌商授權再進行銷售;如果是沒有知識產權的產品,最好是自主申請相關商標/專利,謹防黑手搶注惡意投訴。
上架之后產品侵權:
1. 聯(lián)合其他被投訴的賣家,收集相關在先銷售/使用證據(jù),無效對方專利。
2. 尋找專利代理機構/律所咨詢,切勿單獨妥協(xié)談判。
有些賣家為了搶占市場,除了shua差評之外,甚至會利用搶注知識產權進行投訴,索要高額賠償;近一年,小編也看到了越多越多這種齷齪的苗頭,如之前的融蠟鍋事件,就是通過美國律所代理進行訴訟投訴了數(shù)千名賣家,很多小賣家只能沒有過多的時間/金錢抗爭,只能忍氣吞聲賠償了事。
未來之爭,一定是知識產權之爭,隨著平臺規(guī)則的完善,想要獨占市場,黑科技已經不能再碰,想要合法合理的霸占市場,唯有知識產權才能起到作用。
我們要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不再被侵犯。小編建議跨境商家們自己研發(fā)的產品要提前做好專利布局,以防信息泄露影響自身權益。
(來源:聚德知識產權)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聚德I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