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況:
·亞洲是全球海運的主導,受全球疫情肆虐的影響,損失也最為慘重。但次區域海運卻顯示出不同于以往的活力。UNCTAD(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數據顯示,東亞的海運貿易狀況相對好于其他地區。這種趨勢在去年7月份更為明顯,進口下降了4%,出口下降了1%,與其他地區的兩位數下降比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西亞和南亞次區域出現了急劇下降,進口下降了23%,出口下降了29%;
·行業人員的流失和地區間封鎖限制導致疫情期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產品零件無法運抵東南亞的工廠;應急措施包括從越南采購,陸路轉空運以及改道以前中國工廠的運輸路線;
·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持續給倉儲和分銷渠道施壓,企業希望確保庫存以維系一定的緩沖。相對的,倉儲的需求早已超過亞洲供應鏈的供給能力;
·亞洲港口班輪運輸的連通性有所下降。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經濟被疫情釘上了十字架,人員和貨物的封鎖和限制增加。大洋洲與亞洲的港口情況相似,但2020年第二季度受疫情影響更為明顯;
·疫情距離可控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太平洋群島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更是舉步維艱。早前全球變暖和極端天氣頻發就對太平洋群島海域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疫情的爆發無疑是雪上加霜;
·疫情導致進出港口的集裝箱大幅縮減,造成港口貨柜囤積。2020年4月底,10萬個標準箱(20英尺為單位的集裝箱)在Jawaharlal Nehru港口無人問津;
·由于各地封鎖措施和流動限制,新船交付被延期甚至是取消,拆船活動也被凍結;
·一些企業已經把重大風險防控機制提上日程。新加坡海事和港口管理局,新加坡航運協會和Infocomm媒體發展委員會發起了旨在支持海運公司進行數字化轉型。具體措施包括定制數字化路線圖,提供港口通關、貿易文件,貿易運營和海事融資服務。
2019年海運貿易和集裝箱的主要趨勢
·亞洲繼續領跑全球海運,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海運中心。2019年,41%的裝船貨物和62%未裝船的貨物(如圖)來自亞洲,全球超過50%的貨物要經過這里;
來源: UNCTAD 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20
·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的貨物吞吐量占到76%;
·大洋洲(包括澳洲,新西蘭和太平洋群島國家)2019年海運出口占到全球14%,進口只占到1%(未裝船貨物);該區域的出口量在來看,澳洲出口很大程度上依賴大件產品;
·另外,亞洲各國內部之間的流動也很可觀,東南亞的漲勢最為明顯。2019年亞洲區域內貿易和南南合作占到全球集裝箱貿易的40%;
·2019年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加劇,一些國家乘勢而上替補成為新的貿易伙伴;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越南是包括緬甸、印尼、馬來西亞在內的東南亞各國中受益最大的國家;
·關于油輪貿易,盡管緊張局勢,美國對亞洲的長途出口在2019年繼續穩定增長,而西亞出口因受到美國制裁,供應量減少;
·亞洲港口集裝箱運輸量占全球近65%,領先全球,而大洋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太平洋群島發展中國家)的占比不足2%;
·相較于2018年,2019年全球排名前20的港口名單變動不大,亞洲港口占到16個,其中8個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各占到一個前20的名額;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海運相關政策的變更。印度的Visakhapatnam和Krishnapatnam港口得益于人船放寬規則,反觀斯里蘭卡的Colombo港口增速卻放緩,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印度修訂的人船規則導致貨物在轉運過程中遭受侵蝕所致;
船隊的發展及市場
·亞洲是世界海運的心臟(中國對亞洲海運各區塊的貢獻如下圖);
來源: UNCTAD Maritime Country Profiles
·2020年1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載貨量排名前20的船東國家有一半是來自亞洲;船舶注冊地的船只總價值排名前十的國家或地區中(按美元結算),有三個來自亞洲,分別是中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
·2019年,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國繼續保持在傳統造船業的領先地位,新造船只交付量達到92.5%;韓國市場份額增長7.3%而中國市場份額下跌5.1%;各國有各自出彩的地方:
-中國的散貨船(56.2%),近海船(58%)和雜貨船(34.6%)產量世界領先;
-韓國的天然氣運輸船(62.8%),油輪(59.4%)和集裝箱船(41.7%)產量世界領先;
-日本的化學品運輸船只的產量世界領先;
-孟加拉國則繼續領跑全球拆船業,2019年的拆解量高達50%以上。孟加拉國,印度,土耳其三國承攬了2019年世界90.3%的船只拆解回收工作;
班輪運輸連通性(國家和港口兩個角度)和港口表現
·UNCTAD發布的班輪運輸連通指數顯示了2006年第1季度到2020年的第3季度(如下圖)5大亞洲港口的績效表現;2020年10大連通指數最高的國家或地區中有6個來自亞洲,分別是中國,香港,日本,馬來西亞,韓國和新加坡;其他4個分別來自美國,西班牙,荷蘭和英國;
來源: UNCTAD calculations, based on data provided by MDS Transmodal.
·中國的班輪運輸連通指數世界第一,相較于2006年,2020年中國班輪運輸連通指數增長了56%,全球班輪運輸同比增長50%;
·2006年至今,全球排名前10的港口大洗牌,2020年全球排名前10的港口有5個來自中國,分別是香港,寧波,青島,上海和廈門;比利時,荷蘭,馬來西亞,韓國和新加坡各占到一個名額;
·排名前50的最佳對接港口,他們的航線幾乎只在亞洲內部,僅2條在歐洲境內;
海員的技能要求
·未來的海運執業人員的工作內容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船上工作將減少,陸上工作將增加,強調工作人員的適應性,加強對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尤其是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和前言科技的普及,對中國,菲律賓,印尼和印度,4大向世界輸入海運人員的國家來說尤為重要。
(來源:叫我趨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