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日本《讀賣新聞》網站4月22日報道,如果巨額貿易赤字持續下去,日本經濟復興道路將會變得比以前更加險峻。
出口額和進口額之間的差距導致2013年度日本的貿易收支出現13.7兆日元赤字。日本已經連續三年出現貿易赤字,2013年的赤字程度達到史上最高,是2012年的1.7倍。
日本政府認為,今年以后隨著海外經濟狀況的改善,貿易赤字有可能稍微得到緩解,但是目前經濟狀況仍不容樂觀。
貿易赤字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受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原子力發電站事故的影響,為了代替原子力發電,火力發電站的燃料進口急劇增加。
作為主要燃料的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額從2010年的3.5兆日元增長到2013年的7.3兆日元,是之前的兩倍以上。資源價格的高升和日元貶值使得以日元為基礎的入口額大幅增加,導致赤字加重。
日本媒體評論認為,日本應在確認安全之后重新啟動原子力發電,從而避免過度依賴火力發電。
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安倍經濟學”中提到為了解決超日元升值問題,日本需增加進口量,這樣會進一步惡化貿易收支。
隨著日本的生產基地向海外移動——“產業空洞化”的持續,國內生產出口品的工廠減少。即使日元貶值,日本的出口量也難以增加。
此外,大量超薄電視等日本制造的產品從海外再次被輸入至國內,也對國內貿易產生了一定影響。很顯然,日元貶值會使得再輸入品的價格上漲,從而產生赤字擴大等適得其反的效果。
政府應當為日本產業敲響警鐘。
日本各大企業的業績確實有所恢復,但是如果不對產業空洞化進行控制,那么企業雇傭員工的數量就會減少,這對消費者沒有好處。若想讓國內的事業環境有所好轉,那么各大企業應擴大國內需求及員工的雇用數量。
為加強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政府需加快國家成長戰略具體化的速度。安倍政權將在今年6月規定第二版成長戰略。
此外,原子力發電所和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出口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合作才能取得顯著成果。高于亞洲和歐洲等多個國家的法人稅率也有必要進行大幅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