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一年里,我們見證了越來越多的跨境企業走上了IPO之路,諸如大家熟知的Anker、SHEIN、Vesync等跨境賣家紛紛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垂青。除此之外,行業里一些非賣家類的服務型企業(例如SaaS、物流等)也獲得了巨額融資。
今年的跨境電商賽道到底有多香?這不,作為互聯網新巨之一的頭字節跳動將正式進軍跨境電商!并且是該公司明年的重點業務之一!
01
“APP工廠”進軍跨境賽道
招兵買馬 待遇豐厚
成立于2012年3月的字節跳動,在業界有“App工廠”之稱。發展至今,旗下的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已成為家喻戶曉的APP,坐擁數億日活用戶,僅抖音的DAU就超6億。而風靡全球的Tik Tok更是讓字節跳動一躍成為BAT之后的新巨頭,中國最成功的出海品牌之一。
不過在創始人張一鳴的眼里,似乎并不滿足滿足于現有業務的盈利,而是緊跟時代布局多元化的業務發展模式。
近日,字節跳動全球CEO張一鳴在內部目標中提到,2021年將重點在三個新業務方向上做進一步探索,包括:跨境電商、To B(企業服務)和 LKP(辦公硬件套裝)。其中,字節跳動的跨境電商業務將兼做進口和出口。
據媒體報道,其中以出口為主的電商項目代號也非常有講究——“麥哲倫XYZ”,其寓意是:借鑒17世紀數學家笛卡爾《幾何學》中使用 X、Y、Z 來代表未知量的做法,體現了對國際化業務的期待;而麥哲倫是首次完成環球旅行的葡萄牙探險家。
不過,針對這一消息,字節跳動方面回應表示,沒有內部信。 盡管官方沒有表態,但種種跡象以表明字節跳動將進軍跨境電商。侃哥在某招聘平臺上,看到字節跳動的招聘職位里涵蓋了跨境電商多個領域,包括關務、規則、運營、產品等崗位。
來源某招聘網站截圖
從上面招聘信息中給出的不菲薪資,可以看到字節跳動為了招攬優秀的跨境電商人才,也是不惜花重金。一個新項目能否成功,除了決策者掌好舵,人才也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此,有賣家調侃道:字節跳動這是打算跟姐夫搶奪人才呀!不知道又有多少亞馬遜員工會跳槽?!其實從另一個層面也證明了一個趨勢,未來的跨境電商人才必定吃香!這對奮斗之中的跨境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每到年末,不少失意的跨境年輕人便有了離職轉行的想法,事實上這其中很多都是浮躁年代下的草率之舉,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不知看完今天的文章,大家對于跨境職場里的離職轉行等決定,有沒有新的認知。要知道,只有當你沉靜下來深耕一個行業后,你才會變得越來越值錢。
02
2020跨境電商的資本豐收年
賣家與服務商齊開花
談起跨境電商行業的投融資市場,在2020年之前,主要是以“百圓褲業+環球易購,天澤信息+有棵樹,潯興股份+價之鏈……”為代表,通過A股公司并購上市。
近幾年獲A股企業并購跨境電商出口企業案例
不過到了今年,跨境出口業的投融資情況發生了蛻變。
以安克創新、Shein為代表的中國出海品牌獲得了資本市場的熱捧!安克創新今年在創業板上市后,目前市值已超700億。SheIn完成了E輪億元及以上美元融資,估值超過150億美元。
事實上,除了以上大家熟知的出海品牌外,在今年獲得資本垂青的跨境企業還有很多。
今年10月,出海科技創新消費品牌“萬拓科創(VanTop)”宣布完成3億人民幣A輪融資,獨家投資方是大名鼎鼎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而在之前,紅杉資本在深圳跨境電商圈還有兩筆投資:先是領投了自建站跨境電商企業斯達領科3億人民幣A輪,接著跟投了獨立站建站saas服務Shoplazza店匠千萬美金。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獲得融資的跨境企業中,除了傳統的品牌類和貿易類企業,還有不少服務類企業。包括跨境物流、支付、營銷等企業,在今年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格外關注。
今年11月,全球跨境流通賦能平臺泛鼎國際宣布,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鼎暉百孚領投。融資資金將用于數字化海外倉和億可富賦能電商云平臺建設。此外,為亞馬遜賣家提供數據化運營服務的“領星ERP”,獲得了7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由高瓴創投、順為資本共同領投,藍湖資本跟投。
可以說今年的海外疫情給跨境電商出口業帶來了現象級的增長!
一位海外倉頭部企業的員工坦言:“往年都是找客戶,今年是挑客戶,我們組里業績好的銷售,月度提成都超過10萬。”
03
資本浪潮下,亞馬遜賣家如何生存?
這三點至關重要!
“之前看出海的投資人,幾乎都在看跨境。”一位深耕出海領域的投資人用這樣一句話描述了當下的跨境電商資本熱潮。
今年大放異彩的不止國內頭部跨境企業,國外亦是如此。最近,總部位于德國柏林的亞馬遜賣家投資整合商SellerX,完成了種子輪融資1億歐元。這個融資額度可以說是相當的驚人!
現如今,跨境電商正在完成從野蠻生長到精耕細作的演變,加上今年刮起的這股資本浪潮,亞馬遜賣家如何生存,怎樣才能把跨境生意做得更大更長久?從近期幾位業內大咖的觀點中,我們總結出了以下三個關鍵點:
第一點:
首先,廣大賣家要從傳統的低買高賣、鋪貨運營模式中走出來。亞馬遜發展至今,打價格戰、打同質化產品、海量SKU鋪貨等方式已經行不通了。
對跨境企業來說,提升產品驅動力勢在必行。一方面要深入市場調研、挖掘行業數據,不斷優化選品策略;另一方要重視產品設計、創新和迭代,打造地區差異化、人群個性化的產品;此外,賣家要及時關注分析客戶的反饋,優化改良產品。
最終,企業能夠通過實時數據和銷售情況,來快速調整選品策略、產品定位。從產品研發設計到生產銷售,從科技創新到改良迭代,成功的出海企業往往能夠在整個產品供應鏈中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第二點:
借助于國內得天獨厚的供應鏈優勢,中國賣家要把手里的“商品”升級為“品牌”,而前面講到的第一點正是用來解決品牌建設中最基礎的兩個問題:產品和服務。
只有在解決了產品質量和客戶體驗后,賣家才有底氣去塑造自己的出海品牌,拓展更多的海外市場。企業在不斷積累品牌影響力之后,進而實現品牌溢價,獲得更高的利潤;把普通的產品用戶變成忠實的品牌粉絲,實現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到那時,即使新品沒有幾個review,也會有粉絲為你買單。賣家才能真正從刷單驅動銷售的怪圈中走出來。
第三點:
據我們觀察,不少亞馬遜中型賣家在發展到一個階段后就會陷入到一個瓶頸期。這個所謂的業績天花板其實并不是業務能力不夠,而是出在了企業管理問題上。
這就倒逼跨境電商企業一定要與時俱進,從宏觀戰略到股權激勵,從企業架構到財稅管理,從團隊制度到精細化運營,都需不斷優化。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更是考驗了一個團隊的靈活應變能力和執行效率。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整理自網絡)
(來源:侃侃跨境那些事兒)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侃侃跨境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