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現代社會,多元化的維度非常廣,不僅包括“人種、性別和種族”的范疇,還包括性取向、身體狀況、婚姻狀況等個人素質及生活狀態。
雖然很多企業將“多元”、“包容”寫進了企業價值觀。但是在實操層面,我們對“多元”和“包容”的理解還遠遠不夠,海外市場上還有不少品牌曾在多元化上翻車,也有不少品牌因為做好了多元化,而吸引到了更多消費者,提升了品牌形象。
包容多元的廣告對業務的幫助不可小覷,只有真正考慮到不同群體的需求,營銷才能深入人心。
那么,多元化營銷到底怎樣做更切實,這里有一些建議和實例,可供廣大出海商家參考:
多元化營銷不意味著品牌需要刻意拔高形象,相反,硬凹出來的“多元化造型”可能會讓消費者反感。當品牌貼近消費者,帶著平等溝通的態度,才能實現情感共振,打動人心。
美妝品牌 Bobbi Brown 和谷歌 Unskippable Labs 合作過一個有趣的視頻廣告。Unskippable Labs 設計了兩種不同的廣告風格,來測試哪一種風格更適合推銷 Bobbi Brown 的新款粉底。
Youtube 的 TrueView 播放數據顯示,觀眾更喜歡生活化風格的廣告,看完廣告后的購買欲望比第一種廣告更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光是年輕人喜歡這種廣告風格,中年人也同樣喜歡。
45 歲至 54 歲的用戶在看完黑人歌手版的廣告后,購買欲望增長了 28%。與此同時,數據表明觀眾更喜歡在廣告中看到真實的、多元的女性形象。
總而言之,Be Real 是任何群體、任何年齡的人都希望看到的營銷方式。以誠相待是品牌建立信譽與價值的基石。
出海企業如何在品牌營銷上凸顯多元包容?找到以下突破點可以幫助企業更加順利地實現多元化進程。
很多時候,人們只在 Black Live Matters 等特殊時刻才能在主流媒體上看到關于非洲裔族群的大量報道。品牌營銷也是如此,雖然越來越多的廣告考慮采用少數族裔的廣告演員,但是很少涉及關于少數族裔的話題、文化等更深層次內容。
出海企業的廣告是否多元化,不僅體現在廣告的內容和制作團隊,外部的合作伙伴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合作之前,出海企業應與各方合作伙伴做好溝通,定制共同的多元化目標。
同時應與合作方在多元化營銷方面盡量保持步調一致,擁有相同的目標和價值體系,這樣多元化策略才會更順利地推進。
媒體渠道的發展讓每一個個人和群體都有在自媒體發聲的機會,它消除了傳統媒體對于傳播內容的限制,也給了出海企業找到不同渠道為自己發聲的機會。對于自媒體觀眾來說,每一個來自不同背景的普通觀眾,都可以找到與其背景相關的內容。出海企業可以將營銷預算投入到不同受眾高度參與的媒體上,以豐富品牌和產品的受眾群體。
因此,垂直社群的品牌曝光對品牌意義重大,垂直領域 KOL 的帶貨能力不容小覷。
(來源:谷歌營銷商學院)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