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說,COVID-19正在重塑2020。
不禁讓我們思考,它在重塑什么?
從全球的行業數據來看,疫情確實擾亂了市場,但是從已有的變化中不難發現,更準確的描述是疫情加速了已經在發生的變化,這并不是市場的轉型,因為大多數的變化都是在原有趨勢的基礎上加快了更新的速度。
而且我們很明確的感受到了這些變化,我相信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后,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當下的這些行業變化,都是很重要的關鍵點。
比如,它加速了全球線上消費的轉變,加速了視頻內容的流行,加速了新市場的興起...加速了市場營銷模式與邏輯的轉變。
當然還有短暫窗口期內爆品的快速增長,以及銷售曲線的兩極分化。
≡在海外,付費廣告出現戲劇性變化。
受疫情影響全球第一季度廣告投放全面下滑,但卻在第二季度出現26.2%的增長;
視頻營銷短時間內成為全球趨勢,根據Socialbakers的數據,在過去的三個季度里,粉絲數超過1000的品牌頁面的推文中,有超過20%的推文含有視頻,而在6月份這個數字高達27.3%;
網紅帶貨更是成為出海品牌紛紛爭搶的營銷新陣地。如果未來想做網紅營銷,第一個推薦的平臺其實是垂直平臺Youtobe,國外就有看視頻的習慣,了解產品使用規則,為什么要買這個產品,其次是Ins和Facebook,亞馬遜用的頻率也非常高。
≡亞馬遜霸占全網流量。
與今年疫情發生前的最后一個月的2月份相比,8月亞馬遜在美國的訪問量增長了29%,達到2.5b。在iPhone App Store的購物類別中,亞馬遜也是印度,加拿大,英國,美國和沙特阿拉伯下載量最大的應用程序。
≡新市場熱度不減。
美國以及歐洲疫情的全覆蓋,導致銷售鏈路拉長,促使跨境賣家紛紛轉移陣地,Lazada、Shopee成為今年跨境賣家的出海首選。
而且,東南亞市場也是目前全世界互聯網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消費者對新品牌的包容度極高。BAIN的數據,自Covid-19以來,東南亞有40%的消費者嘗試了不同的品牌,這要遠高于美國和中國的消費者。有分析人士指出,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電商市場將達到約880億美金的規模。
在這些明顯變化的背后,是跨境賣家對于這些轉變的恐懼:
消費者快速轉移;
供應鏈成本上漲;
物流運費飆升;
銷售鏈路拉長...
伴隨著的也是新一輪問題的涌現:
大量消費者轉到線上,跨境賣家是否已經矩陣布局,做好接盤流量的準備?
面對新興市場,是順勢而上還是仍需觀望?
已有的亞馬遜市場,訂單急速下滑,流量丟失的情況下,是否還能有所突破?
平臺流量最終要去向哪里?
盡管問題層出不斷,但在疫情之下,我們仍然看到了跨境電商未來向好的趨勢。伴隨著一輪又一輪的洗牌,以上這些問題最終也將回歸到品牌本身。
(來源:觀海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