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北京時間6月24日下午5點,為期十天的第127屆廣交會成功落下帷幕。本次以“廣交云上,互利天下”為主題的首屆線上廣交會,借助云端載體在拓市場、保份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本屆廣交會共吸引來自217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采購商注冊觀展,采購商來源地分布創歷史紀錄。眾多全球首發、廣交會新品集中亮相,近2.6萬家境內外參展企業通過圖文、視頻、3D等形式上傳海量展品,新產品,智能產品,“三自一高”產品持續增多,吸引了全球采購商“沖浪”觀展。
“危機中孕新機,變中開新局”
正如此前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徐兵所言的那般,廣交會在網上舉辦可幫助中外企業最大程度對沖疫情影響,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而今,剛從“屏對屏”直播帶貨中退場的參展商,回顧這10天的經歷對這句話的感悟尤為深刻。
相較傳統線下交易,這屆廣交會也發揮了往屆廣交會不可比擬的優勢。廣交會第一天,便有展商向雨果網反饋其一舉收獲了14個意向客戶,另有展商表示其官網粉絲數三天內增加了200多人,直播間點贊累計破萬……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參展商反饋,可能是首次開啟線上渠道展覽以及企業本身籌備不充分的原因,整體來看本屆廣交會的詢盤和高意向客戶并不如預期,線上流量也無法在短時間完成轉化。
不過從國內外疫情現狀來看,參展商坦言:“線上廣交會還是為我們企業在寒冬下開辟了一條新路。如果今年的廣交會取消了,那么意味著今年我們可能會0訂單、0收入,可線上廣交會的出現的確讓我們企業在危機中看見了新的機遇,至少為產品鋪設了新的銷售渠道,打通的線上直播對品牌曝光和后續接軌線上運營也提供了運營經驗的借鑒和幫助。”
對線上廣交會的思考與期待
回顧線上廣交會的參與過程,參展商在展覽直播和詢盤對接中,總結了以下幾點思考:
1、前期直播間搭建、展品籌備過于匆忙:線上展覽籌備時間不足,直播間搭建不合理,直播時無法突出展品,對采購商吸引力不足;
2、缺乏有效的營銷推廣:無法從Google、Facebook等社交媒體和線下渠道引流,前期推廣曝光不足;
3、外貿直播人員怯場、互動性差:業務人員面對直播鏡頭怯場,產品賣點表述不清,缺乏有效的互動性;
4、無法保存采購商資料:與線下名片交換相比,線上留資環節較為復雜,效率低;
5、流量轉化率低:以直播間實時的互動數和粉絲關注注冊數來看,真正完整觀看直播的海外采購商占比較少,跳出率高,轉化率低;
6、24小時直播消耗體力:長時間、高頻率的直播對運營團隊的體力和精力是一種考驗,經常出現主播打哈欠、精神不振等現象,影響直播間觀看體驗。
面對線上廣交會雙面表現,業內人士指出:“一定程度上,線上廣交會的成功舉辦會成為下一屆廣交會的參照模板,線上+線下雙渠道結合的可能性較大,未來廣交會的展出模式會更加豐富。”
與此同時,參展商也對下一屆的線上廣交會擁有了更多的期待:“傳統外貿搬上‘云端’早已不是新鮮事,而如何讓廣交會煥發新生,打通線上獲客渠道、流量渠道或許是未來線上廣交會更大的機會所在。我們期待,未來線上廣交會能夠與阿里、字節跳動或者其他的技術提供商有更深度的合作和互動。”
(文/雨果網 鐘云蓮)
【特別聲明】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轉載請聯系:editor@cifnews.com
廣交會結束,如何持續迎來新訂單、新詢盤,阿里國際站為傳統外貿工廠、跨境賣家提供新賽道,點擊此處,通過雨果網官方渠道快速進駐阿里國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