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中美貿易戰以來,不少在華采購和生產產品的美國企業都轉向了東南亞,希望在那里找到能夠替代“中國制造”的存在,而越南在這時竟一躍成為了取代“中國制造”的首選目的地。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SA)更是將越南制造業排在了7個亞洲新興國家中的首位。“越南已經準備好搶占中國在全球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市場中所占據的份額,”法國外貿銀行駐香港高級經濟學家Trinh Nguyen)表示,“而且顯然在中美貿易戰中,它已經是贏了。”
越南總理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正在利用中美貿易的緊張局勢,向外出口各種商品,從鞋子到智能手機應有盡有,來打造和宣揚越南作為制造大國和出口大國的形象。目前,越南的貿易總額約為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倍,超過了除新加坡以外其它亞洲國家。
雖然有貿易戰這一契機,但東南亞并不乏其它致力于發展制造業的國家,越南到底有何種優勢能吸引大批外國投資者?原因有以下幾點:
1、制造成本低
越南的生產工人平均月薪為216美元,不及中國工人的一半(如下圖)。并且,根據世界銀行數據,越南是東南亞勞動力最多的國家之一,有5750萬的工人,而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分別為1540萬和4460萬。
此外,根據全球汽油價格網GlobalPetrolPrices.com 6月公布的數據,歸功于政府補貼,越南的電價也相當便宜,每千瓦時僅需7美分,相比,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分別為10美分和19美分。
商人重利,低廉的勞工和制造成本無疑是越南擁有的一大優勢。
2、政策與貿易合作“雙管齊下”
除了補貼,越南共產黨領導人一直在尋求與韓國和歐洲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今年3月,越南已與另外10個國家簽署了一項跨太平洋貿易協定。6月,越南官員還與歐盟官員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了一致,該協定將免除幾乎所有越南出口歐盟產品的關稅,此前在東南亞僅新加坡與歐盟達成了類似協議。
此外,為了使外國投資者更容易在越南經營業務,越南擬議了新《證券法》允許外國投資者100%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銀行和電信等受限行業除外。
在多項因素的共同朱永霞,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正在激增,越南政府預計2018年整年,越南收到的已支付外國直接投資金額將創下新紀錄,達180億美元。
據越南工商聯合會(Vietnam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主席Vu Tien Loc透露,為應對中美緊張關系,中國臺灣的鴻海科技集團正考慮將部分生產轉移到越南,目前,該公司已派代表與越南官員進行了討論,不過目前討論還處于初步階段。
3、地理位置
相比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家,越南臨近中國,且與中國陸地接壤,這為其增添了不少吸引力。
對于需要從美國進口原材料或產品零部件的中國企業,在目前的局勢下,通過越南采購這些產品會更容易。而且越南是中國在東南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在彼此的生產供應鏈中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4、經濟穩定性
富而德律師事務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 LLP)的管理合伙人Tony Foster表示:“國家經濟增長強勁且政治穩定是投資者非常看重的一點。”
而越南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預計2018年將增長7%左右。就貨幣而言,相比盧比和印尼盾等亞洲貨幣,越南盾在2018年相對穩定。
信用評級公司惠譽集團(Fitch Group)旗下的Fitch Solutions 10月份表示,在強勁的外國直接投資和制造業的支持下,越南盾在近期都將處于相當穩定狀態。
(編譯/雨果網 吳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