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國家對跨境電商的支持從未間斷,但不難發現,近段時間“資本寒冬”、“B輪死”之類的言辭不絕于耳。資本市場如何看待跨境電商行業,對于這些言論他們又如何看待呢?聽聽浩方集團總裁、浩方創投合伙人兼CEO張莉如何說。
前兩年跨境進口電商發展勢頭強勁,而跨境進口資本也非常火熱,究其主要原因,浩方集團總裁張莉做了以下分析:
第一個是政策的原因,國家最初的進口電商政策給這個行業可以蓬勃發展的可能,同時目前來看,市場需求非常的廣闊,有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
第二個是資本界對跨境進口電商業務發展的不完全理解,對這種商業模式的戰略發展理解過于樂觀,相對很少關注商業盈利的本質問題。張莉告訴雨果網:“其實我們覺得那個時候資本方更多的是找趨勢,有一定的羊群效應,忽略了經營的商業本質。”
第三個因素是跨境進口電商在那個階段是一個新鮮的東西,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時代背景下,新的東西特別容易受到追捧。但是對企業自身的經營能力,及規范化管理能力了解并不十分充分,對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以及背后潛藏的風險關注不夠。
張莉介紹到,不同的企業針對自己的資本運作有不同的選擇,雖然新三板掛板并不會為企業融資帶來直接效果,但很多企業是想通過新三板的方式先規范自己,讓更多的投資人看到自己,從而在后續的融資上有一些便利的條件。同時也希望新三板后續的發展包括創新層的發展能夠帶動他們去往前走。在新三板掛板這件事情上,每個企業的選擇不同,也是每個企業基于對資本市場的需求和理解不同。
張莉認為,就跨境電商業務而言,實際上利用資本讓企業營業規模成倍的增長這個紅利期已經過了。前幾年有些成功的企業正好趕上了A股市場的回暖,同時那個期間正好又遇上跨境電商的熱潮,從而在資本市場受到追捧。但不是所有企業都那么幸運的,如果所有的企業都在跟隨這個熱潮安排自己的戰略或者自己的部署的話,勢必會扭曲自身業務業務發展的步調。對浩方來說,目前是更加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回歸商業的本質,從盈利及現金流開始,很抓自己的內功。同時回到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初心,做好良性發展的業務計劃。
如果讓浩方集團選擇一家企業,那么非常傳統且沒有創新的企業會被排除在選項外。張莉解釋道,選擇企業,浩方首先考慮的是他有沒有創新能力,這個創新能力包括技術創新,包括商業模式的創新,包括渠道的創新,在這幾個創新上必須要具備一個。否則,不管它的銷售額有多大,都不會考慮。如果傳統沒有創新的東西,再好的管理能力都很難做好。
至于說什么樣的企業會不考慮?第一個是商業模式不清楚的項目,或商業模式沒有特點的項目一般不考慮;另外一個是在可期的時間范圍內無法實現盈利的項目不考慮;最后一點是創業團隊缺點明顯,而浩方自身資源又無法幫助其改善的項目,浩方也基本不會考慮。另外,相對來說創業團隊年紀偏大的,或者是經過多次的創業仍然沒有起色的也會慎重考慮。
此外,張莉還表示,浩方很少會對創投的企業做追加,通常只投種子期及天使輪。因為浩方是屬于產業創投類型,可以很深入地切入到產業的每個重要環節中,雖然種子期及天使輪的投資風險較高,但帶來的投資收益率也更高。企業進入A輪投資后,估值已經偏高,對投資金額的需求也較大,已經不是浩方產業創投的主要對象了。這個是浩方創投的一個重要特色。
對于已經投資了的項目,浩方除了在業務經營環節會給與極大的幫助及資源對接外,也會幫企業做下一輪的融資。因為浩方跟資本市場有大量的鏈接,包括FA的資本池以及創投的資本池,就是PE的資本池。在融資方式及相關法務、財務事務上也會指導。
跨境市場接下來的狀況,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不容樂觀,用傳統的說法來講就是資本寒冬。
張莉表示,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所有他接觸到的PE、VC投的都更加謹慎,而且他們會把資金投放在更加安全的地方,放棄以前跟風追投的計劃。
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到還是有大量的企業會受資本市場的追捧,很難說是不是現在所有的跨境電商行業的企業都遇到了一個最難的融資期,或者到了最難的狀態。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企業自身經營良性發展,有足夠的凈利潤及正向現金流,資本市場還是很關注的。
張莉認為,很多企業融資之后會面臨資本市場的壓力,這個時候企業的步調會慢慢變形,會按照投資人的壓力去做一些業務上的調整。其實這些對于企業正常發展是非常危險的。比如說有些跨境電商企業融完資以后為了完成銷售任務,會去以庫存作為驅動,帶動它的整個銷售。這個可能會在瞬間帶來比較亮眼的業績,同時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但是消耗進去的資源會出現問題,而庫存在積壓帶來的問題也很大,尤其是當資本回歸到理性的時候,不再是講故事或者只追求銷售規模的時候,企業面臨的現金流壓力將非常巨大,而現金流又是一個企業的血液與生命線。(文/雨果網 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