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行業呆久了,遇到各種大賣,最佩服的卻還是創業賣家。佩服他們的膽識、毅力,還有堅持。就在一周前,因為一個問題請教了一位相識的賣家,他談起了最近的處境,說已經好幾天都沒睡覺了,都在研究怎么切入新的品類市場,同時接連上馬了2個新平臺,預計這種高強度,昏天暗地的工作狀態可能又要持續好長時間了。“自己創的業跪著也要走完”,他說,正是生死攸關的時期。
生死考驗,偶然還是必然?
說起來,這位賣家本來在一個平臺做得還可以,不過這半年來銷量下滑不少,擴展新平臺、新品類的目的有2個,搶占藍海市場、提升公司業績。
他說目前最痛苦的是,原先的品類已經看到了“天花板”了,并調侃“出的單都不夠給員工發工資了”。雖是玩笑話,但也很現實,試想,一旦平臺生意不那么好了,或者這個品類競爭變得激烈了,利潤直線下滑,掙的錢真的都不夠支撐公司運作,怎么辦?
在即將迎來旺季的這個準備期,這位賣家不只一次的想過這個問題。
生存才是王道,為了走得更遠你該做什么?
談談談我對這件事情的一個看法,個人覺得創業期或者成長期的中小賣家,應該直面2個現實問題:究竟該不該鋪面?究竟該不該多做一個平臺?
現在大家都在收縮SKU,都在講做深度,我們為什么拓增呢?發展階段不同!大賣都說了,生存期就該關注出單,以業績為核。所以原則上不建議這個時期的中小賣家,選品過于小而美,渠道過于單一。一個是覺得需要有更多的嘗試機會,雞蛋不應該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一個是剛需品類、藍海品類,帶來更多的業績增長,能保證在任何新的轉型或者探索期企業有足夠的創收支持后續發展。
談品牌太遠,談生存才接地氣。剛剛也說了剛需品類、藍海品類是方向。上文這位賣家,經過大量的市場考察,數據信息的收集之后,也將在1-2個新品類上集中發力,開發一些微創新的產品,投放到市場。最近一次看他發朋友圈動態,基本上是把紅牛當水喝了。這種主動的正向的產品開發,辛苦程度,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后續投入的成本,可想而知。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是必須要有的一步,前期可能要一直投入但慢慢地就建立了自己的產品端優勢,這對于長遠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跨境電商不是單行道,順行、逆行能抵達終點就好!
尤其要提的是爆款的反向開發,即在進行市場調研后,賣家從貨源市場拿當下熱銷、暢銷的產品來銷售。這種爆款的反向開發,不用投入成本,不用試錯,開發周期短,非常適合缺少資金、抗風險能力低的中小賣家來操作,可在短時間內迅速拓展品類、豐富SKU,增加業績增長點。目前,中國郵政旗下海賣寶平臺(http://www.tcesoho.com)提供多達10萬+的熱銷SKU、潛力產品的免費加盟分銷,并且對核心加盟商“專供爆款”,一鍵刊登銷售,可謂又進一步提升了中小賣家開發產品,開發市場的速度。
據介紹,中小賣家達到一定出單量即可申請海賣寶核心加盟商,享受專供爆款銷售特權,免費推廣特權,以及多重銷售獎勵。爆款產品產生的退款,海賣寶全額買單,導致的差評一個補貼20元現金,全面解決售后之憂,讓賣家在旺季放心沖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