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進口商品店掛上“跨境電商體驗店”的招牌后,立馬就“高大上”起來,為此,各路商家躍躍欲試、追趕潮流。今年初以來,“跨境電商體驗店”在市區遍地開花,除了主要商圈外,甚至社區門口也出現此類店。但記者走訪發現,部分“跨境電商體驗店”采購渠道魚龍混雜,有的商家進貨未走正規渠道。
保稅商品利潤低,完稅商品占主導
記者走訪多家跨境電商體驗店發現,跨境商品所占的比重不到一半,有的店雖然設了跨境商品展示區和完稅商品區,但其網上“跨境直購”平臺售賣的商品其實也是店內的完稅商品,并未真正建立線上平臺,而有的店干脆連跨境商品展示區都沒有設置。
對此,一家跨境電商負責人透露,完稅商品通過一般貿易渠道進口,商家可選擇售賣的品牌很多,如礦泉水的品牌就有100多種,可差異化營銷,即以高價售賣別的商家沒有的低成本的品牌商品,獲得較高利潤。而保稅商品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口,知名度高,價格透明,利潤空間有限。
“4月8日跨境電商稅改新政實施后,保稅商品價格上漲了30%至35%,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很多人還在觀望,上個月的銷售額下降40%。”該負責人透露。
“導致實體店商品品種少,且容易出現缺貨情況的因素有很多。”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僅由于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實力較弱,難以跟國際品牌的國內代理商合作,也由于跨境電商企業數量增長快,代理商未能正確預估消費者的市場需求,國外廠商的產量也未及時調整。
進口標簽不規范,低價或藏貓膩
記者走訪發現,不同實體店內的完稅產品進口標簽藏有不少貓膩,價格也差異較大,如一款貼了中文標簽的日本品牌“Reveur”洗發水售價為85元,而未貼標簽的僅售68元。
在中亭街某跨境直購商城,一家賣日本進口商品的攤位上,市面上熱銷的護膚品和化妝品幾乎都能買到,而且價格也比網上代購或商場賣的便宜。記者發現,該店大部分護膚品和化妝品均沒有貼中文標簽。據老板透露,他曾在日本打工十幾年,有自己的采購渠道。
在工業路某跨境電商體驗店,記者發現,同款的花王衛生巾所貼中文標簽上,一部分用英文寫著“泰國”,而另一部分又用中文寫著“中國臺灣”。店內負責人說:“可能是貼錯了吧。”
記者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進口商品須貼上正規的中文標簽才能上架銷售,非正規渠道來源的商品質量難以保證。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進口商品的進貨渠道魚龍混雜,對消費者而言,售后難以得到保障。對正規商家來說,低價的非正規渠道商品也沖擊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消費者盼商品多一些,物流快一些
在采訪中,市民唐小姐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每家跨境電商體驗店都在賣花王紙尿褲,她還是托朋友從日本直郵回來,雖然通過船運要等一個多月,但自己更放心。
“曾在跨境電商體驗店的線上平臺下單買了一瓶眼霜,等了近一個月才收到貨。”市民王小姐告訴記者,她希望今后實體店的產品種類更多一些,配送時間更快一些,“價格如果跟找代購差不多的話,實體店更令人放心”。
萬象天虹跨境電商經理林益民告訴記者,天虹跨境電商正計劃擴大海外采購團隊,通過一手的貨源采購縮短供應鏈、控制成本,并保障物流的全程可監控。此外,還將優化調整商品結構,根據顧客需求引進商品,完善線上商城、售后服務等購物體驗。“相信福州的跨境電商會發展得越來越成熟。”林益民說。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