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報道中了解到,根據市場調研機構Technavio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亞太地區生鮮食品消費量到2019年將達14.3億噸。
該機構食品和飲品分析師Arushi Thakur說:“到2019年,網上食雜購物將成為亞太地區生鮮產品分銷的主要渠道。快速交貨和價格實惠是推動食雜電商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起先,亞太地區電商商家只專注提供消費品,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和交付程序的簡化,該地區食品和飲品也漸漸轉變到線上模式。”
“網購的流行讓食品和飲品制造商能在全國和國際間銷售產品。為了支持生鮮食品制造商,網上食雜商,像印度的Grofers和BigBasket為消費者提供了虛擬平臺,讓他們能接到網上訂單,并及時上門交付,”Arushi補充道。
亞太地區的生鮮食品市場可以分為:果蔬類、肉禽類、乳制品類、面包及烘焙產品類和魚及海鮮類,其中占市場份額最大的3個類別分別是果蔬類、肉禽類和乳制品類。
果蔬類產品
2014年亞太地區果蔬產品消費量達4.52億噸,在該地區生鮮市場中占的比例最大。每天食用果蔬類產品能幫助預防癌癥和心血管疾病,幫助維持身體健康,亞太地區素食主義者數量不斷上升,Technavio預計未來4年內,果蔬產品由于對身體有益,需求巨大。
盡管有機食品是個小眾市場,但2014年亞太地區該類產品的需求增長了近20%,一些農業技術發達的國家需求尤其高。最暢銷的有機食品主要有米制品、乳制品和果蔬產品,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新加坡和韓國是亞太地區主要的有機食品消費國。
新鮮肉禽類產品
亞太地區肉禽類產品的市場份額僅次于果蔬類,預計到2019年該市場會穩步增長。起初,消費者更喜歡到該地區菜市場購買新鮮肉類,然而,現在消費者更喜歡到超市購買,因為比較衛生而且產品明碼標價,購物更方便。
價格和新鮮度是影響該地區消費者購買肉類產品的主要因素之一。市場趨勢顯示,該地區肉類產品消費者希望能在飲食中攝入大量蛋白質,因此大大推動了肉禽類產品需求的增長。而且,該地區人均收入和人口數量的增長將在4年內,繼續對肉禽類產品市場產生積極的影響。
乳制品
2014年,亞太地區新鮮乳制品的消費量達1.57億噸,發展中國家對該產品的需求最大。在未來4年內,預計有效的宣傳和合適的標價是影響乳制品類產品增長的主要因素。
據該公司預測,乳制品的高需求量鼓勵制造商革新包裝技術,如使用延長乳制品保質期的利樂包裝。中國是亞太地區主要的乳制品消費國,越來越多中國人接受新的乳制產品,例如,奶酪在中國是小眾市場,但越來越流行,因為消費者看到了它的營養價值。到2020年,上述積極的趨勢將成為推動亞太地區乳制品市場增長的因素。(編譯/雨果網 方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