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2-05 09:10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的報道中了解,沙特人網購比例大約占5%,而電商市場在總體市場中的比例僅為25%-30%。
由于一些公司或網站可信度低、欺詐和延期交付等,人們網購風險很大。這也是事實,因為監管網絡空間的立法不健全,沒有針對網購欺詐行為的懲罰措施。
專家證實,沙特沒有法律保護網購消費者。他們要求商務部制定嚴格的法律政策來保護網購消費者,特別是針對外國購物網站上的款項,稱應該指定專門的非銀行機構來監督付款流程。最近,沙特商務部和負責監管假貨和商業欺詐的行業團隊關閉了26個社交網絡賬號。這些賬號發布了近20000條假貨產品廣告。
商務部提醒人們不要在這些虛假網站購物,并且繼續調查這些虛假產品的后續經銷商,防止他們通過社交網絡營銷。它強調要毫不猶豫地用法律嚴懲這些販賣假貨和危害消費者健康安全的違法人士。
King Abdulaziz大學法學院的商法副教授Naif Al-Sharif說:“目前還沒有規范電商秩序的法律,因為現存的電商法規還只是草案。”他說電商法規的基本目標是加強電商交易的可信度,為消費者提供必要的法律保護,同時進一步推動電商的發展。
電商法規草案要求電商賣家必須向消費者公開一些重要信息,包括賣家姓名或商標名、聯系方式和賣家在網站上注冊的證明;確認電商賣家向消費者提供物品的價格和生產日期清單。
沙特經濟協會的會員Abdullah Al-Maghlouth說;“電商市場讓購物變得更加方便,但是商會要組織講習班和教育講座讓對網購感興趣的人們提高電商方面的認識。”他指出電商已經發展到全球各大市場,涵蓋了所有的產品和服務。(編譯/雨果網 楊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