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作為跨境電商必爭的板塊,深耕供應鏈,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當前來看,跨境進口電商主要以爆款為支撐,紙尿褲、奶粉永遠是爆品,海外熱銷品集中于母嬰、保健品、化妝品等品類,同質化嚴重。隨著跨境電商入局者眾,競爭也愈加激烈,不難想象利潤也越來越稀薄。
那么,如何能夠保證供應鏈的創新,不斷樹立門檻呢?是深挖海外精品還是優化供應鏈?在2016上海跨境電商(進口)大會暨雨果論壇No.11上,多位嘉賓就此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獨特見解。
海外產品做精、做透,政策變化或成為掣肘
意大利產品供應商趙錁認為,目前國內的消費處于一種非常不理智的態勢。特別是針對國外的產品,國人并不是非常了解,而且價格虛高。“很多產品在國外根本賣不到好價錢,但是在國內卻能做到,此外一些好的產品并沒有做好,整個市場處于一種不理性的狀態。究竟是供應商倒貨,還是消費者需求這個問題值得深思。”趙錁認為目前海外開發的產品只是冰山一角,國內的需求也有很多潛力要開發,而這些是供應鏈需要去深挖的部分。
中興海絲路胡海奇也表示產品要做深,做透。現在進口電商,可能更多的還是看到一些爆款,有很多真正意義上的好的海外產品并沒有挖掘出來,比如:加拿大的紙,用水洗不會爛,諸如此類的明星產品,可以在營銷上進行品牌上布置,把產品特性挖掘出來,然后展現在消費者面前。“供應商在2016年要更多地注重政策上的變化,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渠道。企業在現有的渠道都可以做的話,如果綜合稅調為11.9%,那么就按直郵的方式來做。在香港或臺灣以直郵的方式。”胡海奇說道。
提供增值服務,滿足客戶體驗
海外幫聯合創始人張鵬程則表示,樹立壁壘,首先還是要區分是B2B還是B2C公司。做為供應鏈公司,當然,首先得解決貨源溯源問題,把貨做好才能建立核心競爭力;其次在于優化自身,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價值及服務。“如果你只做一個爆款,這樣只能勉強養活團隊,那如何提供競爭力?我們通過創新的方式,比如為中小客戶提供一些增值服務,滿足中小商家的體驗。”
田鎮東也表示涉及到各個供應鏈團隊不一樣,類似海外幫,如果在自己業務模塊能夠整合給到平臺更多的資源,這也是對自己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劉強東先生講過電商不能以價格為驅動,而是以品質。做得善良的人優化供應鏈,做得聰明的企業會弱化品質。如果我們是以價格來驅動電商的話,最終受害的是消費者。”田鎮東表示就選品而言,諸如貝因美奶粉,如果品牌供應商均可以供應,這類爆款產品的整體成本包括了拿貨成本、庫存成本以及物流成本,那么將這中間的環節都做好,企業的利潤就會更大。
田鎮東表示,跨境電商是屬于一個信息不對稱的行業。中國消費者理解了跨境電商市場,而國外的包括母嬰、3C等眾多類目眾多產品也需要長時間來消化。而消化的過程就是一個長時期信息不對稱的階段。因此,作為平臺也好,作為供應鏈也好,能夠切實的幫助消費者認識國外有價值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整理/雨果網 湯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