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聽一個網友講述自己的工作節奏,老板要求他每天開發并發布不少于十款產品。聽到此話時,真讓我瞠目結舌,但細想之后,似乎也能理解該老板的用心。
在亞馬遜平臺上,有不少賣家,尤其是從其它電商平臺拓展到亞馬遜平臺的貿易商賣家,經常會選擇多SKU的方式進行產品打造,但多SKU而做得非常成功的店鋪,卻非常鮮見,反倒是一些專精于某品類進行專賣運營的店鋪,往往因小而美,做出了一番不錯的業績。
回到開頭提到的那位老板,應該代表著一類轉型中的企業主,自己可能并不懂跨境電商,至少是不懂亞馬遜平臺,那么,對員工的指導和引導就會有限,但同時又想出點業績,怎么辦呢,就先從大量鋪貨做起吧,但這恰恰就步入了誤區,員工辛苦勞累,業績卻未必能有太大的起色。
而相對應的,是在亞馬遜平臺上,有一部分從制造商轉型過來的賣家,本身擁有優質的產品,同時,由于生產轉型不便,干脆專注于自己的產品,反而能夠運營得非常不錯。有學員向我展示自己的銷售業績報表,十月份參加課程后開始集中精力運營,也遭遇過瑣碎細節的困擾,但一步步向前,最近30天的銷售額已接近1W美元,而她的經營正是集中于自己工廠所生產的產品,心無旁騖。
很多成功的賣家都認可一種觀點:選品致勝。
選品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店鋪運營的好壞,而選品確定后,產品發布前的細節準備則成了至關重要的工作。在亞馬遜運營中,相信很多人都會為發布后無法再隨心所欲的進行優化編輯而苦惱,是的,亞馬遜平臺對編輯權限的鎖定,確實會給賣家后續的產品優化帶來諸多不便,既然如此,何不在產品發布前,把優化工作做得盡可能完善完美呢?
曾聽過夏昭的演講,在分享中,他提到自己團隊在新品開發階段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一個月只能夠開發一兩款產品。
慢工出細活。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講到了為產品發布所做的準備工作,但那些工作都不是可以一次性完成的。在最近的一周的時間里,幾乎每天,我都會針對每一款產品,查閱不少于十家競品賣家,對所有賣家的產品圖片進行比較,并向美工提出各種要求,對標題進行篩選,對五行特性進行核對,對產品描述進行梳理規劃,對關鍵詞進行歸納整理。
可以這么說,產品尚未發布,我已經對我的產品做了不下幾十次的優化,有時候一遍看下來,修改的是一個標點,有時候一遍看下來,調整的是一個單詞的順序, 未必能達到完美,但一定要做得更好。
從開始選品到現在,經歷了接近20天的時間,產品還沒上線,似乎進度有點慢,但前期的慢一定會實現后期的快,好在的一點是,我同時進行的是四五款產品,也算是對時間的一種爭取吧。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
有任何亞馬遜問題,請關注微信號【cifnewspayon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