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印度化學及相關產品出口促進委員會的數據得知:乳膠、浸膠及醫用橡膠制品(包括避孕套)的進口總額在2011-2012年為4877萬美元,而在2014-2015年期間漲到6418萬美元,在短短兩年中上漲了將近32%。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的報道中獲悉,印度和東南亞之間的倒轉關稅結構和多種貿易協定是主要原因,因為對于印度而言,進口的比國內生產的要便宜。生產成本的增加和獲得原材料越來越困難,使得印度本土橡膠企業發展困難重重。而越南的競爭力越來越強,足以和中國競爭。正因如此,很多印度廠商成為了橡膠制品的經銷商。
印度橡膠行業協會主席Mohinder Gupta提到:很明顯地,80%的氣球生產商已經消失了,他們現在只能做從中國進口氣球的經銷商。在商業標準方面,他指出:乳膠是生產氣球的主要材料,但是進口乳膠的關稅高達70%,而氣球的進口關稅僅為10%。印度國內的橡膠價格本身也比泰國和馬來西亞的貴,所以印度企業在橡膠行業根本沒有競爭力,未來印度國內也不會有氣球生產聯盟。
絕大部分的企業生產者已經轉變成了貿易商,他們從國外進口橡膠制品,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經銷。馬哈拉施特拉邦(印度西部邦)曾經是橡膠氣球生產中心,但現在卻集中了大量失業者。政府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鼓勵零關稅進口橡膠輥,而如果在國內用橡膠加工成橡膠輥則要征收25%的稅收。
他說:“進口大米脫殼輥關稅幾乎為零,因為它是生產大米的重要工具。縱觀所有的進口產品,關稅為7%—10%之間,包括汽車輪胎,而這樣卻使得當地的橡膠廠商被淘汰。橡膠的主要原材料,例如:乳膠,它的稅率為70%,而天然橡膠為25%,其他的原材料平均約為10%。以上產品在印度國內的價格比國外的高,所以本土企業根本不能在市場競爭中存活,大約有30%的企業包括機械工程聯盟都已經關閉,或是轉向從國外進口。”
最近幾年,印度的主要進口源國除了中國以外,還有越南、泰國以及馬來西亞。例如:印度很多醫院使用的醫療和外科手套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在橡膠行業,馬來西亞在全球范圍內是領導者,它在產品價格和質量方面的優勢所向披靡。印度進口的產品包括:氣球、膠輥、V形帶、橡膠板、軟管、醫療和外科手套、汽車零部件以及安全套等。(編譯 雨果網/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