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獲悉,前段時間歐地線海運都進行了較大幅度的運價下調,且各大聯盟都幾乎保持同樣步伐,市場競爭頗為激烈。馬士基航運(MSK)的地中海線運價整體下跌,而東方海外(OOCL)和星航運公司(Zim)共艙的11/9 EMX航線,運價也下跌。不過到11月份,各航運公司又開始了新一輪漲價,歐洲線的運價呈現出周期性的波動狀態。
海運是傳統貿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運輸方式,這種費用又降又漲的波動,從宏觀角度來看是一種比較正常的市場規律,那么其中又存在哪些緣由呢?雨果網采訪了業內人士溫先生,細細分析其中緣由。
溫先生表示,出口整體來說是下滑的,這也就造成了前段時間的運費下降。事實上,今年除了美國之外,許多歐洲國家的經濟都比較蕭條,尚未真正從之前的經濟危機泥淖中走出。加上近幾年跨境電商的發展,傳統外貿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一定影響。當出貨量減少、空倉率增加的時候,各航運公司還是會以最原始的方式,即“拼價格”來爭取訂單。
但是到了11月,年終旺季臨近,正值外貿企業會扎堆出貨的時節,因此船東在運力(艙位)不變的情況下會選擇漲價,期望年底能有反彈。如果不是旺季且運力不變,在出口下滑的情況下根本很難上漲。不過溫先生也介紹了另一種非旺季的情況。在經濟比較蕭條的時候,船東縮小運力,縮減艙位,這個時候也可以選擇漲價。
“海運運價結合時下經濟,一般來說都會有周期波動,并且波動到一定程度也會比較穩定下來,”溫先生說到,“另外,跨境電商雖說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響,但目前還未造成沖擊;傳統出口外貿雖有下滑,也無需太過悲觀。”
而對于外貿企業來說,不管運價如何變,該出貨時還是得出。上海進出口代理Killy表示,目前業務情況正常,選擇權主要還是在客人手中;另外也有泉州某外貿公司經理Maggie表示,公司基本做FOB,不用負責到運費因此目前沒有太大影響。如果是做CIF或是CFR,可能對海運運價會更加關注,但是不管怎么樣,運費在正票貨物中的比例較低,正常的周期波動對于產品成交也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文/雨果網 黃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