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品牌工廠BrandsFactory
作者:陳庭
成立16年,搬了8次家后,大疆最終落戶深圳南山西麗留仙洞基地。
從地鐵5號線留仙洞站A口出來,沿著同發南路向下走200米,就是大疆總部“天空之城”。2016年初,大疆以7.1億元的價格在此購買土地,開始啟動全球總部的建設,最終歷時6年、耗資16億完成建造。
在深圳提到西麗,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學城、動物園、水庫,還有綠樹環繞的生態環境。不過,這只是西麗的一面。
它的另一面,則猶抱琵琶。
二十年前,中國硬件出海從一根數據線開始,眾多跨境賣家把華強北的廉價電子產品,通過eBay賣到海外。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中國賣向海外的產品逐漸升級,小家電、智能手表、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成為主流,頭部賣家聚集地也轉到了坂田等地,如今出海硬件產品復雜度再次上升,儲能電源、割草機器人、3D打印機等走上舞臺,而這些產品背后需要深厚的研發積累,由此西麗成為了出海硬件企業新的聚集地。
粗略統計一下,就有大疆、傳音、優必選、安克、正浩、凱迪仕、韶音、時空壺、云鯨智能等扎堆于此。
深圳的跨境版圖從華南城、坂田延伸到西麗,它也是中國產品不斷向產業價值鏈上游攀升的過程。
01、李澤湘的弟子們
2022年10月,大疆正式入駐西麗留仙洞基地的“天空之城”,在深圳的近5000名員工為此激動不已。
大疆新聞發言人張曉楠表示:“(我們)終于可以在自己的辦公樓里面擁有自己的飛場,不用再出去日曬雨淋,大家都在一棟辦公樓里也可以面對面交流,不用再坐班車,不用再去到另外一個辦公地點。”
留仙洞是西麗未來產業布局的核心,規劃為深圳7大總部基地之一,也是17個重點發展區域之一。在這片1.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未來將聚集超60萬高科技人才,形成超過3000億元的總部經濟集群,成為深圳高科技產業的創新高地。
在大疆東邊,隔著同發南路,樂普醫療、天瓏移動、傳音控股、優必選、深信服、光峰科技、航天工業等行業龍頭聚集于此。
大疆的到來,不僅起到了示范作用,還為留仙洞帶來了更多創新企業。2016年之后,正是大疆高管出來創業的高峰期。雖然出來創業,卻也不愿離大疆太遠,因此許多公司都把總部放在了留仙洞,更遠一點也都在西麗范圍,例如如今的移動儲能頭部品牌正浩創新。
正浩創新所在位置,是大疆西面,僅一條馬路之隔的知名產業基地“創智云城”。該項目由特區建發建設,總投資達240億元。目前園區入駐企業超過100家,總產值超過330億元。
創智云城營銷中心人員告訴品牌工廠,“目前園區絕大部分辦公樓都已出租,或早被預定,只在A區還有一些正在招租,價格在80元每平米每月左右,看具體樓層而定。”
2017年,王雷成立正浩創新,彼時他剛剛27歲。王雷2014年畢業即進入大疆,并直接創立電池研發部,為大疆解決了無人機電池續航問題。在大疆的這段時間讓王雷認識到,C端用戶對儲能產品的核心痛點是充電時長,因此創業之初首先選擇攻克閃充技術。
早期很多投資機構并未認識到移動儲能產品的需求,因此王雷遲遲融不到錢,最終是孵化了大疆的李澤湘教授,還有甘潔教授、高秉強教授等諸多科技專家學者伸出了橄欖枝,讓王雷走出了困境。
“大疆教父”李澤湘教授所成立的科創學院,就在創智云城。
2022年,李澤湘教授為科創學院選擇地址時,幾乎一眼就看中了此地,其表示,以深圳留仙洞總部基地為圓心的“半小時創新圈”,集聚了高校、科技企業、供應鏈資源、創投基金等關鍵創新要素,能為學院派創業者提供巨大支持。
科創學院正是李澤湘教授為幫助硬科技創業者所打造的平臺,致力于通過系統化的學習,讓智能硬件的愛好者,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硬科技創業者。李澤湘教授早年創辦的松山湖基地孵化企業超過60家,存活率高達80%,并有15%的企業成為獨角獸或準獨角獸。
科創學院之外,還有另一家重磅產學研平臺坐落在創智云城,即零一學院。該學院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泉水在2021年創辦。
李澤湘教授早年孵化的企業,也有不少兜兜轉轉的來到了留仙洞,比如云鯨智能,其位于云科技大廈,在仙茶路的東面,離大疆直線距離不過三四百米。云科技大廈建筑面積約為18.3萬平方米,建筑高度為234.54 米,共有53層,重點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
云鯨智能的創始人是張峻彬。2015年初,張峻彬碩士將畢業時,來到了李澤湘教授創辦的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彼時他想創業,卻找不準方向,是李澤湘教授帶著他走訪各大國際科技企業,才讓他最終選定了掃地機器人這個賽道。
從2016-2019年,張峻彬花費了整整三年時間,才推出第一代掃拖一體機器人云鯨J1,這款產品沒有讓他失望,當年雙十一上線首日,銷售額達千萬元,次年雙11銷售額超2億元。為了加快產品迭代與交付速度,2020年,張峻彬決定從東莞搬到深圳,其第一選擇就是留仙洞,在此云鯨智能也迎來了高速發展,2021年初開始大規模招聘,一年之內,公司從200多人擴充到了1000多人。
在云科技大廈西面,相隔一條馬路的是云城萬科里綜合商業中心。下面幾層是普通購物商場,七樓以上則是辦公區,形成上面工作、下面娛樂的產業結構。許多創業公司聚集于此,其中不少是服務于跨境電商的企業,涉及直播、物流、支付等多環節。
往西再走200多米,是萬科一期建設的公寓,成為附近大疆、傳音、優必選等企業員工的好住處,但租金并不便宜,一間20多平米的單間,價格就在3500元左右。樓下是小吃街,幾乎涵蓋全國各地的菜品,中午時分,大疆員工成群結伴來此吃飯,一些飯店甚至專門給大疆的員工優惠。
創智云城、國際創新谷、科技創新中心等產業基地,讓“創新”成為了留仙洞的代名詞,零一學院、科創學院的到來,更能源源不斷的孕育出新一代科技創業者,而大疆、傳音、正浩、云鯨智能等行業龍頭的帶動效應,也讓留仙洞成為了硬件出海品牌的首選聚集地。
02、從華強北到西麗
西麗的崛起,可以找到跨境大時代的核心脈絡。
中國硬件出海,從一根數據線開始。2002年,eBay進入中國,打開了直接面向海外消費者的通道,有人率先發現商機,一兩年賺夠了一輩子的錢。“當時在eBay上,進價三四元人民幣的數據線,能賣到2.99美元”。
早期的跨境電商簡單粗暴,不需要囤貨、不需要精細化選品,更別說產品研發了,大家售賣的產品大同小異,多是已有的各種廉價電子產品,如鼠標、MP3、車載DVD、GPS等,賣家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先人一步,把產品上架到平臺上。
此時賣家們的聚集地便是華強北,在這里以最快的速度找貨、上貨。
2000年初,華強北就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及元器件批發和零售中心,不管是手機、電腦、收音機還是各種零配件,應有盡有。新華社曾報道,“如果在美國,幸運的話,創客要花3個月時間才能找齊各種電子元器件。在華強北,最快只要一天。”
隨著入局跨境電商的人越來越多,行業競爭也變得激烈,早期上架就出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跨境賣家們想要突圍,需要在產品、場地、供應鏈乃至運營等多方面下功夫,華強北這個有些單一的貿易中心就不太合適了。
坂田、華南城等地是跨境電商賣家們的第二站。這里有廣闊的辦公場地、優惠的資金扶持,以及倉儲和物流等完善的配套設施。
恰逢華強北線下店鋪開始遭受電商沖擊,地位不再不可替代,坂田和華南城便順勢承接了從華強北轉移的電子產業,發展起跨境零售業務,到2012年前后,已成為知名的跨境中心,孕育出“華南城四少”“坂田五虎”等赫赫有名的大賣。
也是在這個時候,中國跨境出海的硬件產品迎來了第一次升級。2011年,懷著“中國制造不差”的信念,陽萌創立安克創新,打出Anker品牌,并于次年在深圳坂田成立了深圳研發中心(PDC),走上“獨立研發”的路線,成就了今天全球聞名的3C配件龍頭企業安克創新。
安克是這一波硬件升級的代表,同時期還有更多企業涌現出來,如倍思、綠聯、德蘭明海等。2013年,小米開啟生態鏈計劃,雷軍定下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的目標。此后,小米在全國各地培育了眾多生態伙伴,其中華米科技、石頭科技、追覓等都是當今跨境圈熟知的小米供應鏈品牌。
這些企業將出海硬件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帶到了一個新高度,此后中國銷往海外的電子科技產品,除了數據線、鼠標、有線耳機等品類,還拓展到小家電、智能手環、攝像頭、相機、平衡車等更多領域。
這一波硬件升級的邏輯,本質上是產品改良與供應鏈整合,更加注重對海外消費者需求的敏感性,坂田、華南城等地方作為跨境中心,無疑是最合適的,安克、倍思等皆是從此起家。
中國出海硬件第二波升級浪潮,是在2019年之后。這一年,正浩創新Ecoflow的戶外電源獲得了近300萬美金的眾籌業績;云鯨智能第一款擁有掃拖自清潔功能的掃地機器人,第一天銷售就過千萬元;韶音發布了全新一代骨傳導耳機產品 Aeropex,至今也是最好的運動藍牙耳機之一。眾多有著出海硬件經驗的企業,攜帶著智能化更高的創新產品紛紛出道。
與上一次多是微創新不同,這一波創業企業更多的是原創式創新,在細分領域做出顛覆式產品。其瞄準的賽道也更加垂直,如用于戶外的電源、空調、大功率手電筒,用于庭院的割草機器人、泳池清潔機器人、燒烤機,還有用于創客的3D打印機、激光雕刻機等等。
二十年來,中國出海硬件產品經過多次升級迭代,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產品復雜度在不斷提高,從鼠標、數據線,到充電寶、手環,再到掃地機器人、無人機,乃至割草機器人、3D打印機等,零部件數量、代碼數量、系統難度都在肉眼可見地大幅提升。
產品的升級,也讓整個硬件出海行業重新洗牌,如今“華南城四少”“坂田五虎”已經鮮有人提及,大疆、正浩、傳音、安克、時空壺,韶音、云鯨智能、追覓等品牌故事,開始被跨境圈津津樂道。
03、西麗有什么?
西麗街道位于深圳市南山區北部,在1983年剛成立時,還包括了桃源街道。2002年,經市政府批準,以大沙河為界,原西麗街道一分為二,即是現在的西麗街道和桃源街道。目前西麗街道面積大約46.43平方公里,依然是南山最大的區,是粵海街道的兩倍多。
與粵海街道被稱為“宇宙最牛街道”,以經濟發達聞名全球不同,西麗因地理位置、水源保護等限制,經濟發展緩慢,一度有著“南山洼地”的稱號。
這從名字上也能看出一二,西麗過去被寫作“西壢”或者“西瀝”。壢者,坑也,本就是客觀上的洼地。也因此這里水源豐富,早在1959年,為了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就在西麗建設了水庫,到1992年,這個水庫被轉變為飲用水源,成為深圳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沿用至今。
西麗水庫位于陽臺山和塘朗山之間。陽臺山和塘朗山是深圳“十峰”之二。陽臺山海拔587米,橫跨寶安、龍華、南山三大區域,是深圳西部的最高峰;而塘朗山海拔430米,登頂可將羅湖、福田、南山盡收眼底,兩座山峰巍峨秀麗,景色奇絕,不乏奇花異果、怪石嶙峋,是深圳人不可錯過的游玩之處。
早年西麗擁有的就是好山好水。1979年,西瀝水庫成為中國第一個度假村,成為深圳早期的旅游勝地。1983年,有國家領導人來到度假村,望著一湖碧水和滴翠青山,認為做旅游要有個好名字,于是揮筆將西瀝水庫改名為“西麗湖”,由此名聲大噪,各地游客絡繹不絕,有好事者稱西麗湖為深圳的西湖。
青山綠水,可能與工業不搭,卻是一個研究學問的好地方。2000年,西麗大學城設立,為西麗帶來了發展教育和科研的希望。
西麗大學城是中國唯一經教育部批準,以培養全日制研究生為主的研究生院群。至2012年,已有北大、清華、哈工大、中科院等設立的研究生院,逐步成為深圳高層次人才聚集的科技創新產業基地。
2016年,僅僅11平方公里的南山科技園企業擁擠問題日漸突出,南山區開始大力開發北部地區,西麗被定位為南山次中心,南山北部的中心城。一些高科技企業被引入留仙洞總部基地,大疆、傳音正是第一批入駐的。
另一開發重點自然是西麗湖大學城。2017年,南山區政府報告中再次提到,要高標準的建設環西麗湖科教新城,為此將大學城面積將擴容至3平方公里,顯然是不僅僅把這里當做一個大學城,而是要依托大學,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的城區,類似硅谷。
如今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已成為一個面積達69.8平方公里的龐然大物。匯聚全市近半數高校和70%以上全職院士,集聚市級以上各類創新載體62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10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6.57%,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53.85件,基本形成了科技、教育、人才三者有機統籌,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
西麗湖科教城所擁有的人才優勢,正是硬件創新企業聚集于此的主要原因。
此外,未來西麗高鐵樞紐所帶來的便利交通,也是硬件企業聚集的重要原因。西麗高鐵樞紐位于南山區中北部片區,北接留仙洞總部基地,南臨南山科技園北區(高新北區),是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創新軸的重要連接點。
根據規劃,西麗高鐵樞紐將引入贛深客專、深茂鐵路、深汕高鐵、深珠高鐵共13臺25線,引入深惠、深莞增城市鐵路,以及深圳地鐵13、15、27、29號線,實現國鐵、城際與城市軌道交通便捷換乘,建成后預計日均客流量將達到130萬人次,遠超深圳北站。
更重要的是,與深圳北站主要承擔長途客運和城際客運任務不同,西麗高鐵站注重與城市軌道交通的銜接和互動,將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輻射泛珠三角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這意味著將徹底打通西麗與整個廣深莞及周邊過去40年發展起來的供應鏈體系,為出海硬件品牌與創業者提供巨大支持。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帶來最優秀的人才,留仙洞總部基地擁有最好的科創企業,西麗高鐵樞紐則擁有最便捷的交通,三大核心引擎將推動西麗成長為南山新一代的創新高地,打造出一批又一批全球知名且極具競爭力的科技產品和知名企業。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