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無序競爭到最后都會回歸到正規化。在跨境電商領域同樣,激烈的價格戰、鋪貨大戰卷到最后,能活下來的都是那些早早布局品牌化、正規化的賣家。
1、為什么要做品牌?
一句話,擺脫無盡的價格戰。
稀缺性,方具價值。當下,市場上賣家眾多,或是從 1688 平臺直接采購,或是采用無貨源模式。產品同質化現象極為嚴重。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市面上諸多所謂的本地貨盤,要么是滯銷品被倉庫以低價收購所得,要么是那些低價收購尾貨的人拿出來二次銷售的貨品。
這些商品,其源頭同樣是來自于 1688 的市場通用貨品。每個賣家的差異,或許體現在運營方式的不同之處,但在消費者的眼中,同樣的商品放置于不同店鋪,本質上毫無差別。
同樣的商品,最終引發的必然是比價行為,隨之而來的便是永無止境的價格戰爭。
而最讓跨境電商賣家深惡痛絕的跟賣行為,打敗其的一大法寶就是建立品牌護城河。亞馬遜等許多跨境電商平臺對跟賣行為都有一定的規則和限制,以維護平臺的健康市場環境。賣家的產品擁有品牌、專利或版權等知識產權保護,跟賣就可能構成侵權行為,從而導致平臺處罰和法律糾紛,大大震懾跟賣者。
可以說,品牌化是跨境電商賣家擺脫無序競爭,建立自身優勢地位的重要手段。
2、如何做品牌?
做好一個品牌的關鍵在于找準自身稀缺點,講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故事。
一個好的品牌故事可以傳遞品牌的核心價值觀和使命。讓消費者了解品牌創立的初衷、發展歷程中的堅持以及對未來的愿景,使消費者在認同品牌價值觀的基礎上,產生情感共鳴和歸屬感,從而建立起對品牌的信任和忠誠度。
例如蘋果公司,它的品牌故事強調了創新、簡潔和突破傳統的精神,從喬布斯在車庫里創立蘋果,到推出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這個故事激發了消費者對于追求創新和品質的向往。
3、“低碳”是跨境品牌的時尚標簽
做品牌其實就是做價值觀營銷。而現在最受消費者認可的一個普世價值觀就是“低碳環保”。
從《巴黎氣候協定》到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再到ISO 14060系列標準。低碳觀念正越多越來越多官方和社會層面的認同。
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已有136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承諾,覆蓋了全球88%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GDP和85%的人口。
因此,現在做品牌化少不了”低碳“這個時尚標簽。它代表著企業對社會和環境問題的關注和責任感。同時,低碳的品牌標簽,也能讓消費者建立身份認同,認為選購該公司低碳產品和服務就是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推動可持續發展,能夠為子孫后代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來源:碳中和咨詢師Amanda)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