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要做大跨境電商B2B規模了。
7月14日下午,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推進跨境電商B2B做大規模專題會議。這次會議上,政企聯動加速推進跨境B2B是焦點話題。
《天下網商》了解到,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綜試辦),將與阿里巴巴集團國際事業部合作,集中三個月時間,加快推進杭州市2000家制造企業和外貿企業等上線經營。其中,培育100家企業實現跨境B2B出口100萬美元以上,培育1000家企業完成跨境B2B出口50萬~100萬美元,探索政企聯動推進“互聯網+外貿”發展的運作模式。此次合作,或可成為樣本推廣到全國。
“互聯網+外貿”政企合作新模式
前期,阿里巴巴會對各網銷平臺進行數據分析,歸納出對接企業的行業、產品類別,提供給政府部門。政府部門會召開業務培訓會和動員會,與阿里巴巴相應區域負責人對接,建立線上交流群,篩選確定第一批對接企業名單,制定對接方案。
阿里巴巴國際事業部副總裁余涌表示,線下傳統外貿企業也可以觸網,應對當下外貿發展的霧霾。政府部門會和阿里巴巴聯合舉辦針對企業負責人的“橙功營”培訓和針對外貿業務員的“啟橙學院”培訓,疏導之后確定第二批對接企業清單,開展對接活動。
阿里巴巴會從其中國供應商平臺獲取大訂單需求,匹配各部門優勢行業,組織行業招商會,導入訂單資源。阿里巴巴國際事業部杭州蕭山區域經理何金晶告訴《天下網商》記者,原本阿里巴巴就希望接入蕭山區各個外貿企業,也在不斷聯絡溝通,通過此次政企合作,與這些企業的關系會更加緊密。
例如,杭州市蕭山區有一個特色行業是衛浴,已經上線阿里巴巴國際站,在平臺上銷售業績處于前幾名,很適合線上交易。接下來,蕭山區的家紡、羽絨等優勢明顯產業也會逐步接入。
除了流程把控,政企合作的推進方式也趨于多樣化。對于杭州各地2014年度進出口規模5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各區縣政府會與阿里巴巴確定名單,解析阿里巴巴跨境電商B2B情況和綜試區各項扶持政策,逐一上門對接。對規模較小的外貿企業,各區縣政府會舉辦阿里巴巴資源對接會。對于列入阿里巴巴VIP大客戶項目的企業,阿里小二會上門提供協助,并策劃VIP沙龍,由各地政府部門邀約企業。
政企合作還會帶來政策上的疊加效應。阿里巴巴將提供傳統外貿企業上線經營優惠政策,入駐alibaba.com杭州優質供應商特色專區、百萬英才計劃人才優先預定權、大買家招商優先推薦、一達通VIP專人服務等優惠措施,政府部門也會落實扶持政策。
此外,面對跨境電商人才短缺難題,政府部門會和阿里巴巴共同組織人才雙選會,依托阿里巴巴“百萬英才”計劃,從已經與阿里巴巴浙江大區簽約的高效人才庫中導入人才資源,幫助企業預定和招聘跨境電商專業人才。
參加此次會議的,包括杭州十三個區、縣(市)、杭州經濟開發區、大江東產業聚集區等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
從外貿1.0到外貿3.0
阿里巴巴國際事業部副總裁余涌認為,外貿1.0時代是打通信息流,外貿企業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尋找海外買家,拓展銷售渠道。外貿2.0時代則是外貿行業的互聯網化,阿里巴巴國際站也于2014年底正式轉型為在線交易平臺,改變線上詢盤、線下交付的成交習慣,完成平臺下單到完成交付的閉環。外貿3.0時代則會向服務化靠攏,從清關、退稅、支付、物流到金融等所有服務都能實現線上外包操作,企業可以專注做好生產。阿里巴巴旗下的一達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剛好可以滿足這些服務需求。
舉個例子,一單成本為200元的商品出口到國外,經過海關、稅務、拖車、碼頭、商檢、外匯、保險、船運、倉庫等多個環節,還未裝上船成本可能就上升到300元,原因在于各個流通環節損耗很大。而借助一達通聚合大量外貿訂單,以集約化優勢進行談判,可以降低成本。
近幾年傳統外貿增速放緩、利潤下滑、訂單減少,而跨境電商可以減少中間環節,直接對接海外商家,拓展渠道的同時也可以創立自有品牌,提高盈利能力。實際上,不少外貿企業迫切想要轉型,但因為缺少專業的技術、知識和人才,需要政府和企業合力扶持。
據悉,阿里巴巴與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及相關區縣和政府部門的合作,將作為一個典型范例和標桿,推進到全國其他省市,幫助更多線下傳統外貿企業實現轉型,助力各產業快速升級。
今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