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4日,TikTok正式關停了在印尼地區的電商服務,一時間,許多TikTok印尼賣家束手無策,他們不知道如何清貨、更不知道未來該何去何從。而Shopee、Lazada平臺的跨境業務在印尼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在這波沖擊之下,跨境賣家在印尼市場開展電商業務似乎變得越來越難。
而面對這個擁有龐大規模和前景的電商市場,若是轉型布局獨立站,賣家成功的幾率到底有多大?是否還能維持之前的利潤?
印尼能否做獨立站?
事實上,印尼電商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公開資料顯示,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GDP超過1萬億美元,總人口超過2.7億人,其中處于中產和富裕階層的消費者就有9700多萬人,而這也意味著東南亞消費者具有強大的購買力。
從跨境賣家在TikTok Shop的表現以及TikTok Shop在印尼市場取得的GMV不難看出,印尼市場對于跨境賣家而言是一個極具潛力且非常適合布局的市場。然而,賣家能通過平臺取得成就,卻并不代表著獨立站在印尼同樣可行。
SEA ERA創始人朱桂余很早就進入了東南亞當地開展本土電商生意,在TikTok關停印尼電商業務后,朱桂余當即便撤掉了印尼的業務,轉戰馬來西亞市場。他表示,如今很多印尼的貨盤都在慢慢轉移到其他東南亞國家,大多數賣家都轉到了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這幾個國家,開始便宜清貨。
朱桂余并不打算繼續經營印尼市場,也沒有搭建獨立站銷售的想法,他告訴雨果跨境:“在印尼市場做獨立站有一定的難度,轉化率不是很樂觀,除非有經驗、有資金、有品牌,否則獨立站不是太建議去做。”
正如朱桂余所說,在印尼做獨立站有一定的門檻,需要一定的資金去做支持,而且還需要相應的專業人才。TikTok Shop的運營模式和獨立站的運營模式并不相同,若是賣家沒有獨立站的經驗但卻堅持要做,最終或許會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情況。
此外,TikTok印尼賣家若是之前沒有布局品牌,只是做鋪貨或是白牌產品,那么如今布局獨立站或許也是一條艱難之路。一位深耕東南亞市場的賣家表示:“沒有做品牌就意味著賣家沒有積累下忠實用戶,當下再去做獨立站的話,推廣成本會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且見效也會很慢,賣家反而會得不償失。”
其實,在印尼做獨立站并非沒有出路,近些年來印尼市場的基礎設施也在逐漸完善,包括物流、支付等環節,印尼已經具備了獨立站的生態,只不過賣家在印尼市場想要成功做起一個獨立站,最根本的影響因素還是賣家自身的實力。
本土化、品牌化不可忽視
在此次TikTok Shop印尼站關閉的沖擊下,一些品牌賣家雖然受到了影響,但是并不會被逼到放棄印尼市場,而他們的多渠道、品牌化和本土化的策略同樣也是度過此次風波的關鍵因素。
跨境在線CEO孫漢山對雨果跨境表示,此次印尼政府推行新法規,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他國制造業對本國制造業造成沖擊,而這項法規的推行也是必然的。隨著海外各國對跨境電商的理解越來越深,之后會出現更多類似印尼這樣的國家,跨境電商未來也會受到更多的限制。
在孫漢山看來,不論是在印尼還是在其他國家,中國賣家一定要改變對跨境電商的認知,要將自己定義為品牌,而不僅僅是貨物的搬運工。他說道:“中國賣家要逐漸形成本土化、品牌化和全球化,深耕目標市場,做好產品、做好渠道。只有做好品牌化才能起量,做好合規才能行得通,純鋪貨和白牌在今后的出海賽道中會越來越難。”
朱桂余目前雖然離開了印尼市場,但他在馬來西亞等其他市場也開始了品牌化之路,與本土品牌的供應商進行合作。朱桂余同樣認為,當下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風險太大,只有做品牌才能有保障。
而關于在印尼市場是否能做獨立站,孫漢山稱,賣家只要遵守當地的規定,做好品牌化和本土化,獨立站還是有希望成長起來的。
此外,還有賣家表示,TikTok雖然關閉了印尼電商業務,但其在印尼依然有著巨大的流量池,賣家通過TikTok引流獨立站還是會取得成效的。而在獨立站的搭建方面,賣家亦要符合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前期可以先模仿當地的電商平臺去搭建,后期再根據自身的品牌調性去做優化。
營銷方面,賣家可以利用TikTok短視頻以及紅人營銷的方式來為獨立站引流。在支付方面,賣家要格外注意,印尼消費者習慣銀行轉賬、貨到付款等方式,那么賣家就要迎合消費者的支付習慣,可以對接本地的支付方式,或者找一個本地相對靠譜的快遞公司,以貨到付款的模式來提升付款率。
總而言之,如今被波及的TikTok印尼賣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決定是否要搭建獨立站進行銷售,若是想深耕印尼市場,當下布局獨立站也并不晚,但賣家要切記的是,單純的賣貨并不能保證長久的發展,只有做好本土化、形成品牌才能抵御各種突如而至的風險。
掃碼進TikTok Shop印尼賣家清庫存交流群
(群滿請加微信yuguowang2019,加時備注“kc”)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楊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