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打造具有傳承精神的東方文化奢侈品牌刻不容緩,如何把中國的傳統樣式、圖案、服裝的款式,通過創造和再設計讓海外市場可以接受,也是如今國內品牌的疑惑點。
(匯美集團公關總監:石慧)
在國內,匯美集團是為行業人士及消費者較為熟悉的服裝品牌,旗下有茵曼、初語、生活在左等多個品牌。匯美集團在電商領域已經做了18年,但在跨境電商領域,匯美集團尚在探索階段,不過也已取得一些成績。在雨果跨境舉辦的“聚·變”2023年跨境電商全球趨勢發布會暨跨境電商雨果獎頒獎盛典上,匯美集團公關總監石慧講述了“生活在左”品牌如何融傳統與時尚、秀中華之魅力立足海外。同時,解讀了2023年跨境電商賣家如何利用私域流量塑造IP,從而獲取海外高質量消費客群。
9年堅持一件事: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設計
“生活在左”是匯美集團在2014年成立的品牌,之所以取名“生活在左”,原因是他們認為,人們的心臟在左邊,希望每個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能隨心而動。
從2014年到現在的9年時間里,“生活在左”反反復復就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把中國傳統的樣式、圖案、服裝的款式,通過創造和再設計讓市場可以接受。
非遺也好,傳承也好,要穿在身上,而不是放到博物館里。秉持這樣的理念,我們在2018年代表國潮品牌出征了倫敦時裝周,設計師獲得了“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以及“非遺傳承大使”的榮譽。
“生活在左”在全國各地找尋優秀的非遺傳承大師,和他們進行產品樣式的開發和合作。同時也把最新的技術信息以及銷售的思路給到大師,相互成就。甚至與高校中的老師以及行業里的手工藝人或者行業資深人士進行合作,做專項研究。
作為一個深入海外市場弘揚傳統東方文化的服裝品牌,“生活在左”選擇海外與國內兩手抓,在國內深耕產品研發和供應鏈,保持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拓展和建立傳統手工藝和服飾的供應鏈基地。匯美集團在全國建立了七大手工基地,包括內蒙古阿拉善羊絨基地、貴州施洞銀器基地、貴州西江刺繡基地、貴州丹寨蠟染基地、廣東潮汕手工鉤花基地、廣東揭陽潮繡基地、江蘇南通藍印花布基地。
海外IP人設矩陣,打造私域流量閉環
對于海外市場,在明確目標客群自后,匯美集團從海外華人圈子入手進行圈粉,再進行私域流量的轉化。
首先,短視頻以“高參與度”拉近非遺與大眾的距離。報告顯示,TikTok上非遺相關內容視頻播放總量目前逾308億次,借助互聯網技術,面向海外用戶,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改善非遺傳播普及中的交互性和用戶體驗,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真正“活”起來。
可以依托TikTok、Facebook 、Ins、YouTube等海外社交新媒體平臺,通過短視頻以及圖片介紹、直播的形式將中國傳統文化、非遺服飾和手工藝品展現給國內外用戶,平臺依托大數據算法將內容推送給平日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企業和用戶,一方面提高了手工藝人的收入,另一方面增強了中國非遺的海外影響力。通過視頻內容圈住真絲、手工、中國風、非遺等多達20個標簽的高客單價人群。
其次,從國內到海外,做自己的IP,要樹立人設。捋清自己的品牌定位,明確目標客群,給自己加上人設標簽。針對有著愛國情懷\喜歡文藝復古文化的海外華人華僑、有一定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的獨立女性,甚至像教授等一些文藝文化工作者或在國外經營貿易定居的人,需要通過各種私域流量去講故事。
最后,IP人設矩陣,打造私域流量閉環,讓消費者愿意買單。無論是朋友圈或者是其他私域領域,文案以第一人稱表達撰寫能夠增加人設親密感,產品分享與私人生活分享的內容占比一般為8:2 ,最好用視頻記錄分享服裝制作過程增加價值感與信任感,強化不可復制的手工,需要明確這也是目標客群追求的理念。
同時,引導用戶在社群、各大社媒平臺上進行激勵互動。在社群討論發起公益、生活美學、運動旅游、手工非遺等相關標簽的話題討論。甚至可以在社群發布新品的制作、拍攝過程。不過,需要基于當地文化的精準把握,為不同地區消費者推薦差異化風格的產品。
最后,從消費者到KOC,讓消費者去傳播品牌,發展一些自帶圈層的KOL客戶。自帶圈層的客戶,他們獨特的人生閱歷以及廣泛的社交面,會觸達許多人群,需要重點去維護這些高客單價以及高影響力的客戶,讓這些客戶在消費品牌的同時,進行傳播裂變。
可以線下組織社群朋友以及圈層客戶去體驗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工坊,讓顧客深度感受這個產品是怎么制作的,在參與的過程中,能讓他們從中感受到產品的價值,最終達到賣貨的目的。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