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2022年的跨境電商,正以發展迅猛、變化巨大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數字經濟的不斷革新、疫情對國內外局勢的影響,都使跨境電商的風向標發生轉變。
近幾年,背靠中國產業帶,有供應鏈優勢加持的東南亞電商市場,無疑成為了一匹殺出重圍的的黑馬。而在新的大環境下,東南亞線上消費趨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1、2030年東南亞整體人口消費規模將達到4萬億美元
中產階級的崛起將催動人口購買力提升。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數據顯示,2030年中產階級將占東南亞總人口67%,東南亞整體人口消費規模將達到4萬億美元,相較于2020年增長了2.2倍。
2、東南亞數字經濟規模將達萬億美元,數字化將在電商中體現更大價值
根據淡馬錫、谷歌、貝恩近日聯合發布的《2021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顯示,東南亞數字經濟在新冠疫情下實現逆勢增長,互聯網用戶數量和數字經濟規模都持續擴大。報告稱,2021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740億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3600億美元,到2030年甚至可能達到7000億至1萬億美元。
3、電商平臺在購物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Facebook和貝恩公司發布的報告顯示,電商平臺不僅是購買渠道,在消費者購買前的決策鏈路中也占據重要地位。在東南亞市場,26%消費者最有可能在電商平臺發現新產品,在各渠道中占比第一;23%消費者將電商平臺作為搜索的首選渠道,僅次于社媒渠道。
綜合多方數據報告,可以肯定的是,東南亞數字經濟趨勢蓬勃發展,消費潛力巨大,值得跨境賣家布局。此外,對消費者而言,電商平臺的作用將更加突出,電商平臺不僅是購買渠道,還扮演著“種草”的角色。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面對東南亞千億級商機,跨境賣家該如何順應趨勢,把握機遇走好出海之路?
1、做好品牌化轉變
后疫情時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跨境電商的擴展之路需要盡快從粗放化向精細化轉變,擁有品牌優勢或品類優勢的賣家更有機會做大。
對消費者而言,產品性價比是決定最終是否購買的關鍵因素,而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上的大眾口碑、產品評價恰恰是影響消費者評估和決策的重要渠道。
跨境賣家可通過平臺的市場反饋鎖定目標客群,培育一個擁有較高品牌溢價能力的品牌,與客戶建立深層鏈接。品牌需基于消費者反饋進行選品,找準差異化定位進而切入市場。
2、提供多渠道支付方式
東南亞復雜的社會經濟和地理因素,意味著商家需要提供多渠道支付結構。比如在某些國家,貨到付款更受消費者歡迎,而在另一些國家,電子錢包、支付類應用程序和銀行卡的使用較為普遍。
東南亞數字金融服務的發展帶動“先享后付”服務日益普及。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東南亞地區的移動設備普及率高達90%,電子錢包使用率達49% ,而且到2025年,使用數字支付的“無銀行賬戶”人口將會增長57%。
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是商家的成功要素,消費者的支付趨勢因國家而異,所以電子零售商需要解決消費者可能面臨的各種支付障礙,并提供多渠道支付方式,同時還要制定應用程序和移動電商戰略。
三、借助鯨騎海外倉優勢
傳統跨境物流耗時長、穩定性差、價格高昂、手續繁瑣,往往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購物體驗,不利于品牌的本土化運營。
跨境電商賣家可以借助海外倉成本較低、收發貨和退換貨較便捷等優勢,升級消費體驗,培養忠實粉絲,更好地實施本土化經營策略,占領東南亞當地市場。
鯨騎聚焦新加坡 、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搭建自營海外倉,面積超2.1萬平。利用海外倉智能化WMS倉儲管理模式、專業的電商運營團隊和本土化運營優勢,共同構成鯨騎海外倉的核心競爭力,為跨境客戶提供高效的海外倉一體化服務,助力中國企業品牌出海,外貿轉型升級。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編輯:江同)
(來源:鯨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