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俄羅斯出臺反制裁措施,宣布未來一年內,禁止從歐盟、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進口牛肉、豬肉、水果、蔬菜和乳制品。】綏芬河邊貿頻出亮點,對俄貿易農副產品出口量不斷攀升。貿易政策的改變究竟會給中俄貿易帶來哪些變化呢?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俄羅斯新外貿政策激活綏芬河邊貿小城
說起綏芬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是黑龍江省東南部一個人口僅十余萬的邊貿小城,擁有我國與俄羅斯綿延3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也是我國最大的一個陸路口岸。上個世界九十年代綏芬河市被確定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城市”,這個460平方公里的邊貿小城的命運發生了轉折。十幾萬“淘金者”涌入綏芬河,沒有柜臺、沒有門市商場,從交換幾塊泡泡糖、巧克力、“白菜換坦克”最原始的對俄邊貿交易方式,到今天的大型集貿市場和產業集群。
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7日,俄羅斯公布了針對歐美國家的反制裁措施,宣布未來一年內,禁止從歐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挪威進口牛肉、豬肉、水果、蔬菜和乳制品。這個消息一出,具有多年果蔬出口經驗以及地緣優勢的綏芬河口岸,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劉輝:這回你看資料全了嗎?
丁海春:全了,章我都帶了。
9月3日一大早,劉輝和丁海春就來到了綏芬河市行政服務中心。
工商局工作人員:身份證拿了嗎,身份證復印件。
丁海春:都在這里。
工商局工作人員:房產證復印件呢?
丁海春:那里,黑的那個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咱們這是辦什么?
劉輝:辦我們成立中俄果蔬農貿市場商業工商注冊。
劉輝和丁海春一直經營著一家國際物流和倉儲的貿易公司。8月7日俄羅斯對歐美反制裁的消息一出,劉輝和丁海春就決定再注冊一個專門對俄出口果菜的外貿公司搶占商機,在邊貿小城綏芬河,貿易商劉輝和丁海春顯然知道,拿下這個營業執照的分量。
丁海春:今天能出來嗎?
劉輝:今天執照能出來是不是?
工商局工作人員:可以。
劉輝:能出來太好了,要是能出來我們就可以開戶去了。
昨天剛提交完注冊材料,今天就能拿到營業執照,這樣的消息讓劉輝和丁海春有些興奮。但更讓他們高興的是,昨天他們就已經接到了俄羅斯客商的一單生意,現在對方正等著發貨。
劉輝:這兩天是我們中俄果蔬批發市場的第一單業務,所以我們比較著急,客戶那面也是比較著急。
丁海春:必須得著急,我們著急讓客戶往里打款,不著急能行嗎。
劉輝:做生意現在只爭朝夕。
綏芬河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是一個中俄邊境上的縣級市。十多年來,綏芬河市依托地緣優勢,源源不斷的向俄羅斯遠東的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區等地輸送果蔬。果蔬早已成為綏芬河市的大宗出口商品。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1月至7月,綏芬河市對俄出口果蔬4105批次,總量約9.1萬噸,同比增長36%。與此同時,2014年8月7日,俄羅斯出臺反制裁措施,禁止從歐盟、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進口牛肉、豬肉、水果、蔬菜和乳制品。8月8日,中俄海關監管結果互認合作項目在綏芬河口岸正式啟動。這意味著在查驗特定的出口商品時,如果一方查驗,另一方可不予查驗,直接放行。而我國出口的果蔬就在“特定商品”的目錄之中。在劉輝和丁海春看來,這是難得的機遇。
劉輝:我們的業務,對俄貿易這塊,現在是這么一次機遇,尤其對綏芬河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遇,他們確實對我們這面的農貿水果、蔬菜,需求量很大,馬上就有一單業務就要做成了,所以我們抓緊時間,把這個執照辦下來。
丁海春:馬上就打出來了。
劉輝:期待期待。
不到一個小時,劉輝和丁海春拿到了新公司的營業執照。
劉輝: 我們這兒是不是第一張對俄的中俄果蔬水產品的第一張執照?
工商局工作人員:對。
劉輝:好了,拿到了,我們這是第一個對俄的農貿果蔬水產品批發公司第一家。我剛才問過了,我們這是第一個。
記者:為什么要爭這個第一個?
劉輝:只爭朝夕,就是最大。
記者:下一步干什么?
劉輝:我們把公章刻出來。
丁海春:然后去立戶。
劉輝:到銀行去立賬戶
記者:一天這個事能辦完嗎?
劉輝:差不多。
拿到營業執照,劉輝和丁海春一刻不停地趕往下一個地點。刻公章、建賬戶,眼下,對他們來說,早一分鐘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就能早一分鐘開始他們的第一單生意。
劉輝:是不是刻一套,財務公章。
刻章人:你要刻一套?
劉輝:那得一套,財務、名章,拿著這個東西到銀行立戶去。
這一個多月來,為了新成立公司的事情,丁海春幾乎每天都是5點多就起床。今天順利拿到了營業執照,所有的疲勞也都被興奮所代替。
丁海春:那肯定的,趕緊整完了,錢啊那是,誰不喜歡那玩意。我們不但自己能得到利潤,也為咱們俄羅斯反制裁,打通遠東歷史大通道我們也是在做貢獻。
刻章人:這話是關鍵。
丁海春:那你看,這必須的。
劉輝:第一個,綏芬河第一個。
丁海春:在牡丹江地區,黑龍江省也是第一個,應該這么說。
記者:上回去就有生意了。
丁海春:不是馬上回去,現在是我們有生意,著急整這個。
記者:什么生意?
丁海春:就是大蒜。
劉輝:112噸。
丁海春:112噸。
原來,就在前天,他們這個還未開張的公司就行動起來了。他們的第一單生意——112噸大蒜——已經從山東金鄉出發,三天之內就會到達綏芬河。這也是他們必須在三天之內把公司所有注冊事宜全部完成的原因。這樣,等大蒜到達綏芬河后,他們就可以立即發往俄羅斯。在等待刻章的半個小時里,劉輝又接到了俄羅斯客戶要求訂貨的電話。
劉輝:還是要他一車一車發是吧?要山東產的,和地產的,怎么個包裝呢,10公斤,好,我跟你聯系,我跟山東那面打電話聯系,地產那面我幫著聯系,到時候我告訴你,行,好,好的,再見。好的伊娜,聯系好了我給你打電話。伊娜又來電話了,要胡蘿卜。
丁海春:要多少?
劉輝:28噸。
丁海春:再要28噸。
劉輝:對,28噸10公斤一箱的。
丁海春:箱裝的。
劉輝:對,要地產的,還得要山東的,他要兩種。
丁海春:一會兒給他報上去。
劉輝:我趕緊給張總發個微信。
記者:是哪兒要的胡蘿卜?
劉輝:俄羅斯,我們的客戶。現在看俄羅斯確實需求。
112噸大蒜、28噸胡蘿卜,雖說量并不大,但對于這個剛剛才拿到營業執照的貿易公司來說,這一切,就是他們夢想的開始。
丁海春:過來結賬,我先走。
為了盡快辦好新公司的各項手續,丁海春和劉輝一分鐘也舍不得浪費。他們要抓住眼下這個難得的機會,盡可能快地開拓他們的俄羅斯市場。其實,為了這一天,他們早已開始準備。這個占地6000平米的冷凍保鮮庫,就是他們擴大業務的橋頭堡。
丁海春:這邊是6000平的冷凍保鮮,但是由于季節的原因,我們先建成一層2000平,現在正在施工的是我們的保鮮庫,保鮮庫的面積是1800平。
記者:到時候我們這倉庫里邊主要是放什么貨品?
丁海春:就從俄羅斯進來的水產品、海產品這些冷凍,包括我們國內往俄羅斯出口的那些豬肉、牛羊肉的一些冷凍,都在這個倉儲庫里。每一層儲藏在五萬立方米,三層就得達到15萬立方米,你想這個冷凍的數量是非常大的。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
丁海春:這個最起碼我們能夠達到供應遠東包括新西伯利亞地區的蔬菜,這是沒問題的。
看著這個保鮮倉庫,丁海春告訴記者,這個建設中的中俄農貿果蔬水產品批發大市場將會成為綏芬河規模最大的一個果菜集散地。當這個市場發展起來的時候,他們的保鮮倉庫就該發揮大作用了。
建設中的保鮮倉庫
丁海春:咱們就是為了要把這個市場叫它壯大起來,把俄羅斯這塊的市場,咱們搶占一個份額,我們還可以把國內的業戶給他帶動起來,比如山東的、遼寧的、吉林的,這些我們都可以把他們帶動起來,他們那些果菜也可以走出國門,我們就是這么想的。
記者:以后這個地方就會變成一個類似于連接可能內陸跟俄羅斯一個樞紐一樣的地方。
丁海春:對對,我們給他們,給俄羅斯和國內這兩方提供這么一個服務平臺。
從1998年至今,綏芬河市對外貿易額年均到全省的1/4,最高年份可占到37%。以果蔬產品為例,已有超過270萬噸的果蔬產品,從綏芬河走進俄羅斯市場,實現貿易總額9.5億元。
俄羅斯小伙掘金綏芬河
綏芬河沒有河,一條小河沒腳脖;出了火車站,爬嶺又上坡;到處是經理,劃拉劃拉一火車。這首民謠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綏芬河這個邊貿小城民間貿易交流的真實寫照。幾十年過去,邊境貿易讓綏芬河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城成長為全國最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這不僅讓劉輝和丁海春們看好邊貿的未來,同時也讓俄羅斯人看好這里的商機。
旭升(看研究生畢業照):到處留學,這全是留學生,東北財經大學的。這邊,不全是碩士生,學漢語的,學本科的所有的周邊的國家。
記者:哪個是你?
旭升:我在這。
在東北財經大學讀研究生的俄羅斯小伙子旭升
今年26歲的旭升是俄羅斯人,2013年東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后來到綏芬河,租下了這間88平米的屋子開始做電子商務。
旭升:因為綏芬河現在,綏芬河的環境,綏芬河的經濟發展很快,如果你需要開始做生意,自己工作比較方便。
旭升酷愛中國文化,尤其是對中國的茶葉很是鐘情。在大學期間,旭升就曾經在網上做中國茶的生意,所以研究生一畢業,他就來到了綏芬河,選擇自己熟悉的茶葉行當,做起了邊貿生意。
旭升:我的網店里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茶葉,有普洱茶,有烏龍茶,有綠茶,紅茶,花茶,還有茶具。
記者:現在賣的最好的是?
旭升:一般俄羅斯買普洱茶,有的俄羅斯人早上起床的時候喝咖啡,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普洱茶,早上普洱茶,所以一般賣的是普洱茶,所以數量普洱茶在我的網站最多。
坐在家里旭升就能賺大錢
出生在俄羅斯,學習在中國,所以旭升對中國茶和俄羅斯的市場需求都很了解。網店只開了半年多,但生意卻一直都不錯。旭升每周都能往俄羅斯銷售兩百公斤左右的茶葉。一個月下來,他的銷售量能達到1000公斤上下。這讓旭升嘗到了在這個邊貿小城做生意的甜頭。
記者:大概利潤能有多少?
旭升:大概百分之很多,百分之五十以上,真的。比如我買的茶葉100塊錢,賣掉的茶葉,能賣150、200以上,這樣。
這臺IPAD,就是旭升的辦公設備。躺在家里、甚至在咖啡館,動動手指,他就能完成自己的生意。
旭升:非常方便,這邊用我的網站,我的支付寶都有俄羅斯的網上銀行,中國的網上銀行,能用就是用我的平板電腦做更重要的事情,很方便,我很喜歡。
旭升的爸爸媽媽在俄羅斯經營著一家小型的超市,每個月都會來綏芬河看望兒子,這一來一回,既是探親,又是購物,絕不浪費。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那個衣服花了多少錢?
旭升:大概700塊錢,600到700塊錢。
記者:都買的是誰的衣服?
旭升:爸爸、媽媽還有弟弟買的體恤,還給我一個。
記者: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
旭升:對,每個人衣服都有。
記者:那么你們一般是多長時間去綏芬河看一下呢?
旭升:就是一個月一次,呆兩三天就足夠了。
記者:媽媽最喜歡在這買什么東西?
旭升:各種各樣的,隨便。褲子、內衣。因為在俄羅斯生活比中國貴,比如在中國這個東西,我們花了幾百塊錢,在俄羅斯這樣的東西兩千左右都有,很貴。
旭升的父母喜歡來中國購物
從綏芬河到旭升的家鄉海參崴路程并不遠,便捷的地理優勢,熟悉的市場環境,給這樣的邊貿家庭帶來了更多實惠,每個月的來來往往,是生活,也是生意。
旭升:我的媽媽很喜歡買東西,非常非常喜歡買衣服,每個月買挺多。她說的是,現在這個在俄羅斯很時髦,這個。
膽大心細 保稅區里打拼新天地
經過多年的發展,傳統的易貨貿易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目前綏芬河市對外貿易已經發展成為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為主、旅游貿易、一般貿易為輔,加工貿易并重,保稅區貿易等多種貿易方式相結合的發展模式。貿易方式多樣發展,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數據顯示,2014年1-7月綏芬河市對外貿易完成29.8億美元,從貿易方式上看,加工貿易出口同比增長30.94%;在調查中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發現,一些大型的對外貿易公司,也在逐步調整原來的貿易方式。黑龍江綏芬河綜合保稅區2009年4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具有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轉口貿易、商品展銷、進出口加工等功能。黑龍江綏芬河綜合保稅區2010年8月31日正式通關運營以來,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1億元,已有327戶企業入駐。
于淞:我們一共是四棟,現在前面都是辦公樓,三層辦公樓,后面是車間,我是從去年9月份開始建的。
這天下午剛剛下了小雨,于淞的四棟新廠房只能暫停施工。眼看就要進入綏芬河最冷的季節,如果不能盡快完成廠房的外部施工,投入使用的時間就又要推遲。于淞有些著急,第二天一大早,就叫來了項目施工的負責人。
于淞:早上早起。一個半月,一個半月必須得干了。為啥?要不下邊活,其它的活沒法干了,就天冷了,9月份、10月份到11月份,只要你房蓋砌出來,其它都好辦了,把安全、質量放到第一位,然后再去提高速度。
于淞:這兩樣你要保證不了的話,其它都免談。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您明天關于俄羅斯商務之間的貿易生意還挺多的?
于淞:老多了,俄羅斯特別多,我在這電話里頭俄羅斯占一半差不多,我這里頭全都是俄羅斯的
記者:每天接電話得接多少個?
于淞:哎呀,接電話接得要命,我這說的土一點,現在我一有事的時候就把電話就飛行(模式)了,就打不進來了,一天得接200個電話。
剛放下電話沒多久,一個俄羅斯客戶又上門來談生意。
于淞:這是我的朋友,這是俄羅斯的蜂蜜,天然蜂蜜。他說我們那個友誼像蜜一樣甜。
于淞的俄羅斯朋友送給他的蜂蜜
于淞的朋友:我們現在貨物不是很多,但是我有一批大體積貨物,是發機電組,從中國買的,要發回去。
中:每臺多重?要不要辦理證件手續?
俄:大約4噸重
中:我安排個專人負責你這批貨
雖說于淞的諾亞方舟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有限公司眼下生意不斷,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早已大不如前,這讓于淞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
于淞:我以前的經營理念是低于15個點我不做,因為我有費用,但是現在不行了,現在必須得壓低。因為這7%到10%就不錯了,你還得能站住,在這個市場,沒有高利了,高利沒有。現在如果有高利的話,你把市場丟了,你市場的占有空間就縮小了,所以說就考慮到怎么能把量做大,
為了搶商機,占市場,于淞采取了降價的策略,通過薄利多銷,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之前他做過木材進口,現在做國際物流,算起來也有十多年的邊貿經歷了。激烈的競爭讓他明白,固步自封只會走進死胡同。要想壯大,就必須不斷尋找新的出路。
于淞:利用保稅區的這個平臺,然后結合南方有經驗,有實力的工廠,我跟他們合作,這個產品到了綏芬河的保稅區里面以后,我做一些簡單的組裝,然后在俄羅斯做成我自己的品牌。
從一個國際物流運輸企業轉型成一個擁有自主品牌的生產型外貿企業,新的廠房就是他這個新規劃的起點。
于淞:原計劃是做這個家具和潔具組裝,目前來講看這規模特別大,家具、潔具組裝可能也用不了這么大的廠房。那么我們可能再琢磨一個項目同時生產。反正都是屬于組裝類型的,不是原始,一個小配件生產那種,就是從南方,中國南方進來散件,半成品了,那么到我這里面,然后組裝,然后在俄羅斯銷售。這是一條龍了,從開始生產到最后銷售,必須按照這個模式走,否則死路一條。
十多年的歷練,于淞的篤定自信,顯得越來越有底氣。利用保稅區對半成品在政策上的優惠,再加上自己做物流的經驗,于淞對自己這次的轉型信心滿滿。
于淞:我非常敢想也敢做,我這個人膽大,屬于膽大心細吧。中國要是把這個窗口對準俄羅斯來發展,是最英明的決策吧,俄羅斯市場空間太大了,它這個國家東西不生產,什么東西都不生產,全部都是買,恰恰就迎合咱中國這個,咱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所以我覺得在俄羅斯應該運籌帷幄的話,能做出一番天地來。
中共綏芬河市委員會書記趙連鈞:綏芬河的對俄經貿合作發展到今天,其實它在悄悄地變化,一個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的貿易,已經向貿易和投資結合方向發展了。第二個變化就是由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附加值很低的產品,質量也不是太高的辦理,現在像附加值高的,質量高的產品,這方面在發生著變化。第三個就是由原來的互市貿易,邊境小額貿易,現在發展成一種常態化的,國際化的這種貿易,這個比重在綏芬河的對外貿易當中已經占到了80%以上。
趙連鈞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的記者,綏芬河最大的優勢在于它的地理位置,但只憑位置是不能發揮優勢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符合邊貿發展的政策和配套設施,這些才會加大產業引導的力度,實實在在為發展提速。
趙連鈞:我們要把綏芬河打造成一個在東北亞地區最開放的國際口岸,打造成我們東北地區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中俄商都,成為東部絲綢之路橋頭堡上的一顆明珠。那么三年到五年之后,綏芬河的口岸通貨能力會翻兩番,綏芬河的這些企業的發展規模我想至少能發展一倍。那么,旅游呢,我想會有一個爆炸式的增長。
在今年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經濟半小時的記者也在會場向百余位企業家和專家就外貿形勢的問題發放了調查問卷。其中的問題之一為:您認為當前能夠迅速改善外貿局面的最見效方法是:
A. 更有競爭力的價格策略
B. 企業注重提高產品質量
C. 加強品牌傳播
D. 政府部門提供更便利的外貿通道和更靈活匯率政策
在我們回收的100份有效問卷中,選擇“更有競爭力的價格策略”的有10人,選擇“加強品牌傳播”的有18人,選擇“政府部門提供更便利的外貿通道和更靈活匯率政策”的有29人,選擇“企業注重提高產品質量”的最多,達到43人。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我個人認為政府提供便利的外貿通道和靈活的匯率政策,什么叫便利的外貿通道呢?你會表現我們國家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我們有一些貿易,一般商品的貿易經常24天的通關或者14天的通關,這么長的時間如果能夠縮短到三天,那企業在海關的等待成本就會大大降低。而這種制度創新在現在不是前沿的,普通智慧就會完成,有些純粹是政治學的,放開就成。
【半小時觀察】邊貿小城的生存之道
從邊境貿易的角度來看,綏芬河無疑是個不折不扣的橋頭堡。現在,這個橋頭堡正在擁抱屬于他們的戰略新機遇。俄羅斯對歐美的反制裁,讓這個即將入冬的小城,走進了商貿意義上的春天。不過,機遇只屬于有準備的人。從記者采訪的這幾位經營者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準備,看到了他們在機遇面前顯示出來的眼光和智慧。有準備,才能把握好機會。綏芬河是如此,別的地方也是如此。2014年1—7月份,綏芬河市對俄貿易完成17.15億美元,其中出口完成7.86億美元,同比增長125.57%。從出口商品品種來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同比增長115.3%;蔬菜出口同比增長37.16%;水果出口同比增長10.02%,日常生活用品的貿易需求增長明顯。看清這些數字背后的商品結構和需求特征,將有利于發現其中的商機。國際市場格局的新變化,是綏芬河的機遇,也是其他地區和行業的機遇,關鍵就看誰是那個有準備的人。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