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來,跨境電商一直在“潤物細無聲”的狀態下進行著,大小賣家組成的千軍萬馬一窩蜂而上,在沒有任何規制的市場縱橫馳騁。隨著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迅速增長,政府開始重視對這一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在今年年初新增了專門針對跨境電商的9610監管代碼,接著又推出了海關總署通關服務平臺,近日又連續出臺56號文件、57號文件對跨境電商的監管政策。
讓處在灰色地帶的跨境電商市場白色化、陽光化是大勢所趨。然而,陽光化通關將讓一些電商企業尤其是小型企業和個人在短期內承受陣痛,它們將為報備、注冊等環節投入更多成本。不過,從長遠來看,合法化經營、依法通關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此時,一體化通關服務平臺將發揮巨大作用,能夠為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和個人實現統一、高效的通關服務。
政府規范化管理的大幕已經拉開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約為1.6萬億元,2012年約為2萬億元,2013年突破3.1萬億元,到2016年將增至6.5萬億元,年均增速接近30%。
雨果網獲悉,隨著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日益壯大,對中國對外貿易的貢獻也越來越大,相關部門一改以往“放羊式”的管理模式,開始著手對跨境電商行業進行有序的調整和規范。
今年年初,海關在原有的“0110”(對應一般貿易)、“0139”(對應旅游購物)監管代碼之外,新增了專門針對跨境電商的“9610”監管代碼,拉開了對跨境電商規范化管理的大幕。
在今年6月10日,某大型跨境電商平臺收到深圳國稅轉來的約29000元出口退稅款,這是全國首單全程在海關9610監管代碼下操作的跨境電商出口退稅,標志著國內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業務實現了陽光通關、陽光結匯、陽光退稅。
接著在7月份初,海關總署通關平臺正式上線;在7月底,又緊鑼密鼓地推出56號文件、57號文件,進一步規范跨境電商物品監管事宜。
知名跨境電商平臺大龍網副總裁鄧鳳云稱,跨境電商市場將會越來越成熟,政府乃至國家立法權力機關還將出臺更多規范、準則,并形成一個有機的規范體系,屆時跨境電商將跟傳統外貿一樣有法可依、有序可循,最終步入健康發展的道路。
跨境電商通關代理服務將迎新商機
據大龍網副總裁鄧鳳云介紹,一直以來,國內大多數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和個人選擇通過行郵物品渠道將電商產品寄到境外,將商業包裹夾在民用包裹之中。這樣做既不能獲得合法結匯,也不能享受退稅優惠,國家也損失了巨額稅收,因此將灰色市場白色化、陽光化是大勢所趨。
業內人士認為,海關總署公告第56號文件中提到“分送集報”的方式,是非常適合跨境電商現實操作的。整個電商交易行為中的電商、支付、物流、監管場所進行企業備案,同時對交易中的商品做備案。從監管管理角度看,涵蓋的面是非常齊全。
對于不少小電商企業來說,向海關報備的相關投入成本將增大。很多中小電商企業不愿意這樣投入,因此接下來很可能會出現在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為這樣的中小電商企業提供代理服務。代理服務機構將零散的包裹匯集起來,統一向海關報備、清關,這將大大降低企業的單位成本。
不過,資深跨境電商賣家Cindy表示,從實際情況來看,短時間內個人郵包灰色清關不可能完全杜絕。但是隨著9610監管通道這扇“門”的打開,以及越來越高速順暢,相信之前傳統郵包的這扇“窗”會慢慢收緊。
通關服務平臺將成中小賣家“救命繩索”
一部分跨境電商從業人員認為,海關總署出臺的監管政策是針對電商出口報關和物流方面業務,而不是賣家本身,也有人指出依照文件相關條規,對于尚未在國內注冊公司的小賣家而言,想報關陽光化就必須先注冊公司,會增加成本,包括操作成本以及稅負。
對此,業內資深分析人士表示,該規定不只是針對報關企業、物流方面,也包含了電商、支付交易、海關監管場所。電商、支付、物流等企業必須分開獨立報備。實際通關時海關是需要進行“三單對比”并確認無誤后才能放行的。
至于成本,在短期內確實會增加。但是從長遠來看,企業合法經營是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此外,符合法定程序的正常通關可以享受退稅、結匯等回報,企業將為此長期受益。
Mark是深圳一賣家,主營假發、飾品、內衣等產品。對于56號文件,他認為隨著監管的韁繩逐步緊縮,那些靠鉆空子、打游擊撈金的中小賣家面臨著痛苦的選擇。依規辦事將導致大量成本投入,一般小賣家投資不起。
那么,今后小賣家將何去何從?繼續野蠻生長?沒有了土壤!死掉?這太過悲壯了!
針對這一問題,鄧鳳云表示,中小賣家從初期投入成本比例來看,確實比較大。但是只要有市場,就會有辦法。接下來,相信會很快出現為這些企業解決這類問題的代理服務公司。
“大龍網于7月1日,率先與海關總署通關服務平臺系統進行了成功對接。對海關監管系統有豐富的經驗,同時兼備多年的電商經驗,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儲備、資源。大龍網很樂意為這樣的中小電商企業提供便利。”鄧鳳云說。
雨果網獲悉,在首個“海關總署跨境電商通關服務平臺”的測試中,大龍網作為國內知名跨境電商企業,與東莞市政府、海關總署合作,順利完成了海關總署通關測試,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在綏芬河設立的國內第二個跨境電商通關平臺,大龍網再次成了“陣前先鋒”。毫無疑問,大龍網拉通通關服務平臺,是與56號文件、57文件的精神是相契合的,將幫助更多賣家順利地朝陽光化通關、陽光化退稅進行過渡。
一體化通關平臺將零散的跨境包裹匯集起來,積少成多形成規模效應,統一完成清關、退稅手續,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平臺除了通關、退稅的功能之外,還將提供綜合性的增值服務,包括供應鏈金融、退稅金融以及其他增值服務。(文/雨果網 吳以輝)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