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從巴西《零點報》4月11日的報道中獲悉,在國內購買力的推動下,巴西農業合作社近年來風生水起。尤其是農業合作社與超市的結合,獲得了良好的發展。
據巴西國家超市協會(AGAS)的一項調查顯示,去年巴西的這些農業合作社創造了12億雷亞爾的銷售額,與2011年相比,增長了51%。
報道稱,農業合作社不僅可以給聯營的超市供應農產品,還可以獲得相關貸款,以擴大農業生產的規模。農業合作社的模式成了2012年巴西零售行業內的一大亮點,比如在巴西西北Panambi Cotripal地區的5家農業合作社,在2012年就獲得良好的收益。
除了給超市供應產品,一些農業合作社還自己投資建超市,出售自有品牌的產品,例如“魔法豬農業合作社”今年將在布魯克地區投資了700萬雷亞爾,建起自己的第二個超市。
雨果網了解到,農業合作社在巴西農業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巴西成為全球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做出了貢獻。
巴西全國合作社聯盟統計,巴西各地有13種合作社組織,如住房合作社、信貸合作社、醫療合作社等,其中農業合作社是最主要的一種。各類合作社的成員有3000萬人,而成員人數最多、經濟地位最重要的是農業合作社。
2011年,巴西農業合作社達到1523個,合作社成員有96.9萬人,合作社職工人數為15.6萬人。農業合作社2009年產值約占當年全國農業貿易總產值的37.2%,出口創匯36億美元。
合作社是由其成員自愿組成的一種經濟組織,通過聯合出資和民主決策的管理方式,滿足合作社成員共同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方面的需求。
合作社最初是在歐洲出現并發展起來的一種生產組織。來自意大利和德國的農業移民將這種生產組織帶到巴西,推動了巴西農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目前,巴西農業合作社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圣保羅州、米納斯吉拉斯州和南里約格朗德州。這些地區大多是地少人多的家庭農戶,加入農業合作社使這些小農戶能夠聯合起來,共同組織農產品的貿易和加工,從而增強小農戶的競爭力。農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對巴西農牧業生產的持續增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