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18 09:41
201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140億件,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計算,14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280萬噸。
一個小物件,尤其是易碎品,都被包得里三層、外三層。電商賣家表示,過度包裝也是迫不得已,快遞包裹數量大,紙盒硬度高,膠帶纏得厚,運輸過程中就不會被壓壞。另外,如果包裝不好,買家也會覺得賣家服務不好,影響買家的評價。為了不出現包裝損壞這樣負面的評價,避免售后問題,賣家寧愿在快遞包裝上多下工夫。但是在運輸結束之后,這些包裝盒只有一個命運,就是被丟棄。那隨后它們又去了哪兒呢?
目前,我國涉及包裝行業商的國家規范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郵政局制定的《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其中規定快件封裝時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快遞封裝用品,充分考慮安全因素等,但是,具體怎么包裝、什么是適當使用,卻沒有明確規定。因此,在過度包裝方面,行業標準上可以說屬于空白。
但在國際上,一些國家已經通過立法或者運用技術標準對商品包裝進行規定。比如英國,要求包裝物在滿足商品的衛生安全外,不得添加過多的包裝。如果違法規定,消費者可以投訴,地方政府也可以對此進行處理。據統計,英國在過去20年里,商品包裝縮減了40%的重量。另外,在臨近的日本韓國,也已經出臺相關的標準。在韓國,廠商如果不依照政府規定減少產品的包裝比率和層數,最高會被罰款300萬韓元。
除了督促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外,
作為擁有眾多包裝盒的剁手族們,
這樣既能環保,又能美好生活,
約么?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