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全國唯一具有跨境貿易電商服務四種模式全業務的試點城市,重慶正不遺余力地推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或將成為重慶繼汽摩、筆電后的又一經濟亮點。
多家跨境電商企業入渝
資本,向來有著最敏銳的嗅覺。
重慶吹響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集結號”,讓各路電商紛至沓來。就在西永,最近已有多家跨境電商企業敲定入駐,包括深圳怡亞通、重慶海淘、杭州西溪壹號等一批開展跨境電商的企業扎堆在西永設點。
白瑪斯德是首個外地入渝的跨境電商吃螃蟹者。今年1月,白瑪斯德就在西永注冊成立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選在重慶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看中的就是重慶的政策先行優勢。”昨天,白瑪斯德首席執行官黃斯德告訴記者。
據悉,為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商務部等部門去年下半年出臺具體扶持政策,包括建立適應電子商務出口的新型海關監管模式,建立相適應的檢驗監管模式,支持企業正常收結匯,鼓勵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支付服務,實施相適應的稅收政策,以及建立電子商務出口信用體系等。上述新政策先在已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試點的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等6個城市試行。
而2013年10月,海關總署又批準重慶成為全國唯一具有跨境貿易電商服務四種模式(包括“一般進口”、“保稅進口”、“一般出口”和“保稅出口”)全業務的試點城市。“這樣一來,重慶發展跨境電商就有了先機。”市經信委負責人說。
深圳怡亞通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在重慶這一新政策推行下,海關、稅務、檢驗檢疫、銀行等機構對電商特殊形態的進出口模式可以進行更高效率的處理和支持,對零散的電商產品進出口的報關、收匯等環節也能提供更全面的監管,對企業是一大便利。
“吸引這些企業到重慶,除了試點城市的政策紅利,還有我們的‘渝新歐’國際物流大通道、西永綜保區這樣的開放大平臺,以及我們的大通關服務。”昨天,市外經貿委信息化處負責人也稱,這就是重慶雖然身在內陸,卻有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地利優勢。
在他看來,與內貿電商相比,跨境電商有三大優勢:一是利潤相對可觀;二是國外有大量優質買家,只要與買家建立起信任機制買家就會很快下單;三是市場前景廣闊。
實現跨境電商從無到有
就在今年6月底,西永綜保區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海關查驗線通過正式驗收,這個位于B區、占地約6000平方米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備貨查驗中心,成為全市率先試點的基地之一。標志著我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入實際運行階段,實現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業務從無到有的跨越。
隨后,這一平臺并入我市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試點平臺。依據這一公共平臺,電商可享受24小時免費貿易、通關、物流數據交換服務,從下單到揀貨,只需3分鐘左右,幫助市民以更加便捷的方式進行“海淘”。
蔣顯銘透露,目前,西永已搭建起跨境寶、和樂網兩個電商平臺,并引進白瑪斯德、西部怡亞通、和樂超市、西永壹號、海淘、阿卡佳、千牛國際、圓覺貿易等8家電商企業,預計到今年底,保稅商品展銷面積可達3萬平方米。
近年來,以筆記本電腦、顯示器、打印機為代表的IT產業在西永扎堆崛起,改變了重慶外貿主要依靠傳統機電產品的局面。這也改變了西永一直給人以亞洲最大筆電制造基地的印象。截至2013年,西永微電園區已累計生產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打印機、顯示器等電子終端產品6400萬臺,占全市1.3億臺的一半;同年,園區進出口總值231.2億美元,占全市進出口總值687億美元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數據仍然在穩步增長,西永筆記本電腦累計出貨1699萬臺,平板電腦11.9萬臺,顯示器560萬臺,筆記本電腦電池組件累計出貨1470萬塊。
“但這并不是西永的終極目標,作為千億級產業園區,未來西永將依托微電子產業,積極推動包括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商品展示交易、離岸金融結算、大數據在內的現代服務業,并利用渝新歐優勢,引進更多的跨境電商企業,在西永綜保區內建立商品集散分撥中心。”蔣顯銘說,“預計今年跨境電商銷售額將達1000萬元以上,2015年將達數億元。”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